一、玉米根腐病
(一)症状
玉米根腐病是缺钾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玉米缺钾时,幼苗叶色发黄,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支撑根少,抗逆性差。玉米很多病害都是先在根部侵染引起根腐,表现为苗期病害、茎腐、青枯等。
玉米根腐病在玉米幼苗期至抽穗吐丝期均可出现症状,整株植株茎叶暗绿。病叶自叶尖向下或从边缘向内逐变黄干枯。病株的叶片由下而上发展而呈焦枯状;须根初期表现水渍,变黄,后腐烂坏死,根皮容易脱落。当玉米植株长到七、八片叶时,根部变黑腐烂,叶片至下而上逐渐变黄枯萎;或抽雄以后根部迅速腐烂,植株枯黄倒伏死亡。轻病植株可抽穗,但籽粒不充实,甚至秕瘪,穗抽疏松,秃尖,严重减产,重至枯萎。玉米根腐病已成为近年来常见的毁灭性病害。
(二)防治方法
1、玉米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含钾量的关系非常密切。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在50ppm以下发病重,ppm以下发病中等,ppm以上则病害很少发生,缺钾而重施氮肥的地块病害加重。要重视预防工作。加大农业措施,增施硫酸钾、氯化钾或含钾复合肥,作基肥。播前处理种子,采用25%粉锈宁等药物拌种,也可用木霉菌、假单胞杆菌等生物菌拌种或包衣。多进行锄趟,提高地温。加强肥水管理,促苗壮。
2、为了防止玉米根腐病的危害,要认真调查,搞好病情临测,及时防治。化学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62.5%精甲.咯菌腈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2.5%精甲.咯菌腈0倍液灌根,每株用克药液。
二、玉米红蜘蛛
(一)发生症状
玉米红蜘蛛,学名玉米叶螨,主要有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三种。以成、若螨刺吸玉米叶背面组织汁叶,被害处呈失绿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
(二)生活习性
以雌成螨在作物、杂草根际或土缝中越冬,越冬雌成螨不食不动,抗寒力强。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越冬成螨开始活动、取食、繁殖。气温达7-12℃以上产卵孵化,发育至若螨和成螨时,转移至杂草和玉米上危害。6月中下旬进入上苗盛期,7-8月进入危害盛期,先在玉米地块点片发生,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将迅速蔓延全田猖獗危害。
(三)发生特点
1、玉米红蜘蛛喜高温、低湿环境,干旱少雨年份或季节发生较重,越是干旱越利于其猖獗,七八月的小雨对其发生和扩散有利,但大、暴雨或过高的气温将抑制其繁衍危害。
2、地膜覆盖地块比露地发生轻。
3、砂质土玉米地较其他土质玉米地发生重。
(四)防治技术
预测预报
选择当地历年发生较重的玉米田,因红蜘蛛分布沿田边较多,并不规则地向田内蔓延呈嵌纹分布,田中较少,在田间分布不均匀,所以选择“Z”字形取样。
结合被害程度按四级法记载:
(1)株上无虫或少量,叶色正常,无被害失绿斑点或斑点极不明显。
(2)每株有虫头以下,大部叶片10%叶面有斑点,但斑点分散不连成片。
(3)每株有虫头以下,大部叶片40%叶面密布斑点,且连成片。
(4)每株有虫头以上,大部叶片黄白,叶尖呈焦枯状。
在系统调查中,根据虫情消长动态,结合气象条件综合分析,及时发出虫情预报,当虫量急剧上升,被害程度由一级向二级发展时,应及时开展防治。
目前,由于大部分农户对红蜘蛛的发生特点和危害规律不甚了解,在防治上忽视了早期源头治理的最佳时机,往往沿用传统做法,等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红蜘蛛泛滥成灾了才开始防治,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防效甚微。因此,切实抓好玉米红蜘蛛早期防治工作,是防治玉米红蜘蛛的最佳办法。
建议防治办法如下:
1、化学药剂防治
对玉米红蜘蛛已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用以下药剂进行喷雾。
(1)毒土熏杀:每亩用77%敌百虫1-1.5公斤拌细砂均匀撒于玉米行间。
(2)药剂喷雾:20%哒螨灵乳油0倍喷雾,1.8%阿维菌素乳油0倍液喷雾。
喷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好口罩,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喷药。在防治玉米红蜘蛛时,由于玉米植株高、叶片大,叶螨主要在叶背面为害,很多杀螨剂都是触杀型,因此,喷药时要求做到细致、均匀,药液喷洒要周到,上下叶片、叶背面都要喷到。有机动喷雾器尽量使用机动喷雾器进行喷雾,以提高防治效果。
2、农业防治
(1)在秋季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秸杆,以清除虫源。对饲喂牲畜下剩的秸杆应进行高温腐熟处理。及时彻底清除田间、地埂及渠边杂草,减少玉米红蜘蛛的食料和繁殖场所,降低虫源基数,防止其转入田间。
(2)春玉米出土前开始孵化,因而实行冬耕冬灌,早春清除田间地边和沟渠旁的杂草,可以减少叶螨越冬和繁殖存活的场所。采用地膜覆盖,减少杂草等若螨和成螨的寄存场所。
(3)加强深耕冬灌,以机械的方法杀死残留虫源。实行轮作倒茬,避免与豆类、花生等作物间伯,阻止其相互转移为害。
(4)采取前茬深翻,中耕深松,增施粪肥等措施,增强土壤通透性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5)合理密植,增强制种田通风透光性。
审核:刘亚斌
供稿:农技中心
编辑:王婧
保密审核:岳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