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看了想打人黑人女孩演小美人鱼有错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www.ykhongye.com/m/

“真狮版”《狮子王》上映了,由于先期曝光的片段近乎复制了原版动画的画面和动作,这一版翻拍电影未映先爆,收获一众好评。

但是,同为计划翻拍的迪士尼动画IP《小美人鱼》获得的待遇却绝然相反。迪士尼官方宣布将由哈雷·贝利(HalleBailey)出演《小美人鱼》女主角爱丽儿后,社交网络上迅速掀起了巨大争议。国内外一众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无法接受由一个19岁的黑人女孩出演来自丹麦童话的人鱼公主。

推特网友

aweleemili根据网友对选角的反应创作的讽刺漫画,并评论“她上岸前应该查查地图的。”

对于看迪士尼动画电影长大的忠粉来说,这尤为令人生气。爱丽儿的动画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不少人都有着浓厚的人鱼情结,“海的女儿”就应该拥有红色的头发、白皙的皮肤。

甚至很多黑人网友也同样表达了不满,“如果需要更多种族和肤色的代表,迪士尼为什么不去多创造一些黑人角色?”他们对简化地“把白的变成黑的”并不买账。

图源水印

多数人第一时间diss了迪士尼“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确”,也狠狠吐槽了这家老牌公司“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毕竟,自年有约翰尼·德普加盟的《爱丽丝梦游仙境》(10.2亿美元)开始,真人版动画IP电影翻拍,已经成为了迪士尼相当重要的一条业务线,在全球范围内豪揽票房,给迪士尼带来了成百上千亿元的真金白银,《沉睡魔咒》(7.5亿美元)《美女与野兽》(12.6亿美元),包括今年已经上映的《阿拉丁》(9.2亿美元),还有刘亦菲主演、即将上映的《花木兰》都在其内,迪士尼将十二公主真人化的脚步从未停下。

而由黑人演员主演的《黑豹》在美国本土引发巨大观影热情,更是给了迪士尼启发——想要提升票房,让黑人主演绝对是门好生意。网友们将黑人出演小美人鱼归罪为“政治正确”和“利益驱动”,确实都不无道理。

但是,你是否认真的想过,黑人女孩真的就不能演小美人鱼吗?为什么我们对“黑美人鱼”的设定本能地想吐槽?小美人鱼的形象真的自始至终都是“红发白肤”从没变过吗?

实际上,来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小美人鱼,原本没有名字,她是海王的六个女儿之一,外表只是被描述为拥有柔嫩的皮肤、湛蓝的眼睛:“她们之中,那个顶小的要算是最美丽的了。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即便是迪士尼版本的小美人鱼,其由KayNielsen在上世纪30年代绘制的“初代概念稿”,风格也与今天风行全球的动画成片完全不同。从概念稿来看,原初的《小美人鱼》画风甚至有些黑暗,它将海洋描绘得充满危险感,令人不安,海中生物的形象阴翳诡谲,而主人公小美人鱼的形象呢——一头长长的飘逸黑发,墨绿鱼尾,戴着白色花环。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迪士尼开发了动画电影《小美人鱼》,才将童话里美丽柔弱小人鱼的形象“固定”为活泼可爱、勇敢独立的红发白女孩,并且给了她一个名字——爱丽儿。迪士尼以其超强的全球影响力,将这个与原著相比实际已大相径庭的形象推广到了全世界,使她成为一代人的文化符号和童年记忆。

而且,不止是外表发生改变,小美人鱼的性格人设也有很大变动。

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美人鱼,为了与王子生活在一起而把动听的声音交给了巫婆,再不能说话、唱歌,情愿终生忍受如行走尖刀之苦,即使王子变心都不肯用杀掉他来换取自己的生存,是一个放弃话语权的牺牲者形象。

而《小美人鱼》里的爱丽儿,忠于自我,勇敢追爱,动画的结局甚至是爱丽儿与王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一改原作的悲剧气氛。从这个角度说迪士尼魔改原著实际上也不为过。如果你曾经毫不犹豫就接受了充满好莱坞合家欢套路的新故事,那么,今天迪士尼再次在角色形象塑造上突破常规,选择颠覆观众刻板印象的黑人女孩来做主演,又有什么不可尝试的呢?

《小美人鱼》动画当年之所以如此成功,是通过已成功输出全球的迪士尼式视觉语言,来让有相关共识的观众形成共鸣,完成审美反应。在爱丽儿之前,迪士尼已重新塑造了白雪公主、睡美人等经典童话形象,原作中温柔娴静、易被欺负或伤害的女孩们,都变得相对更为活泼独立,从人物表情到代表人物性格的人物服饰色彩,都呈现出典型的美国式生动。

白雪公主蹦蹦跳跳十分天真,不时露出可爱到傻气的表情。

睡美人奥罗拉,美则美矣,但也只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森林里的村姑。

《小美人鱼》之后《美女与野兽》里的贝儿,标志性的服装就是她鲜艳的黄裙子,标识出她热烈主动的性格。

在好莱坞语境中,红发是女孩自信奔放、坚强执着、热爱冒险的象征。爱丽儿就被赋予了这样一头红发。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主创的这一选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追求平权与独立获得了一些进展,追寻自我、认同自我是女性观众喜欢的主题,在建立爱情、亲密关系上勇敢主动是那段时期的时代风向。迪士尼公主IP系列作品,尤其是近十年的“真人版”电影,其消费主体正是女性。核心观众群体喜欢什么,制片方就会在影片中加入什么元素。

在年上映的《勇敢传说》中,主角梅莉达公主同样也是红发,本片更成为皮克斯第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

实际上,在西方文化语境里,红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邪恶、危险的象征,红色是一个贬义性相当强的词,它令人联想到“火”和“血”,代表着残暴、狂热、血腥复仇,还暗示有放荡淫秽的含义。

《美国恐怖故事》里的红发女

电影《偷心》中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角色,在电影最开始以红发示人时“引诱”了男主角

电影《暖暖内含光》中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红发女充满激情和诱惑

但红发白肤与近代西方主流审美相距尚还不远,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红色的负面含义,在迪士尼的演绎下,也演变为正向的人物特质。残暴演变为拥有力量,狂热演变为热情,复仇则被诠释为正义。

电影《劳拉快跑》中的劳拉就是一个典型的红发角色,她勇敢有力量,用狂热奔跑拯救男友

今天,黑人平权成为了好莱坞的主流意识形态,《月光男孩》《逃出绝命镇》等一系列黑人为主角的影片获得了奥斯卡的大力推崇和认可,《小美人鱼》在选角上倾向选择黑人,与当初把爱丽儿设置为红发,原因如出一辙。

电影《逃出绝命镇》

电影《月光男孩》

即使不选择HalleBailey,真人版小美人鱼也同样很可能不是白人。制片方一年前就曾考虑过启用有色人种演员赞达亚(小蜘蛛女友MJ的饰演者)来演爱丽儿,当时被网友一万个拒绝,如今公布了正选,网友转而又觉得赞达亚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了。

其实MaryJane在原版漫画中也设定为红发角色:

但迪士尼也没有完全遵照原著的人物设定,而是刻画了一个看起来有点酷酷的学霸mj:

很多人本能地抵触现在选定的HalleBailey的长相,对这部分人来说,除了肤色黝黑,这个歌手出身女孩的五官也不讨喜。眼距宽、嘴唇厚、下巴短、鼻子不够挺,与小美人鱼“同族”丹麦人的长相可以说是刚好相反。这种“鲶鱼系”面孔给人疏离感,本就不像动画里眼睛圆圆的爱丽儿那样,自带亲和力。而世界众多地区的人,在审美上对尼罗特人为代表的黑色面孔也一直持有一种(不愿承认的)否定态度。其实,这种感受可能不完全出于“种族偏见”或“白人文化强权”,可以坦然面对。

爱丽儿的原配配音演员JodiBenson也在推特上力挺因为肤色遭到攻击的HalleBailey,她认为角色的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有多项研究认为,我们对身体的美感,可能受文化的影响较大,但是对面孔的审美则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心理学家JudithLanglois年曾以2-3岁和6-8个月大的孩童做实验,在他们眼前分别摆放由成年人评判为美和丑的两张面部照片。实验中,婴儿对被成人评判为美的照片,凝视的时间更长。研究者认为,这说明人类对面孔美丑的判别或许是一种先天机制。

年,心理学家MichaelCunningham也曾开展一项研究,让不同地域的人给不同人种的女性照片打分,发现结果的一致性达到0.9以上,显示出人类对于女性审美具有跨文化共性。这表明,在不同的性别与文化里,面容吸引力的标准,可能大致上是相似的。人们在对面孔审美认知中存在较高程度的群体一致性。

我们的直觉和经验甚至也能够提供一些佐证。比如说,在中国古代,人们与西方文化还没有过多接触,但中国自古的主流审美,就推崇女性“以白为美”,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肤如凝脂、冰肌玉骨”,都是对女性肤白的审美体现。更容易接受白色的小美人鱼,而对黑人鱼心生抵触,可能只是深植内心的文化心理作祟。

唐伯虎的《红叶题诗仕女图》

但承认进化带来的文化心理沉积客观存在是一回事,形成自己的审美和评判标准又是另一回事。即使你不认为HalleBailey是“第一眼美人”,也不妨试着细细打量一下,就像《小美人鱼》导演RobMarshall说的那样,这个女孩“青春洋溢,非常纯真”,她身上透出的活力和自信确是美的,我们完全可能欣赏得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huzx.com/xajj/11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