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大多数蜘蛛都会在生活中极力避开海岸生存,因为海水会导致它们大量失水。但是,挑战与机遇常常并存。一共有三个属的蜘蛛偏好在海岸生活,同时在涨潮来临后他们的巢穴会完全淹没在水中:
潮蛛科Desidae
潮蛛属Desisspp.
拟普蛛属Paratheumaspp.
螯耙蛛科Barychelidae
愚蛛属Idioctisspp.
非常遗憾,这三个属中国均未有分布,但是据推测东南沿海与南方红树林中应该有存在同属成员,有待后人发掘。由于拟普蛛属较为偏门,在这里就不介绍了。
先说潮蛛,此科是一个超级冷门的科,虽然种类众多,共计有38个属种;分布极广,从朝鲜到东南亚都有它的踪迹。潮蛛属是这个冷门科里曝光度较高的成员。但是由于生境特殊(谁会闲的没事跑到海边抓蜘蛛……)。因此近些年来鲜有人修订和研究(最晚发表的种类需要追溯到年的日本了)。万幸它长的够酷,因此颇受摄影工作者喜爱:
膨大的螯牙与毛茸茸的腿是鉴定特征,发达的螯牙可以更容易的捕捉潮间带的食物,而毛茸茸的步足可以有效的将身体与海水隔离开,避免失水。
侧面生态照,在我看来的确挺酷的……打眼一看与同为二爪类的优列蛛科Eutichuridae红螯蛛属Cheiracanthium(下图)较为相似。但是红螯蛛居住在叶间,与潮间带不沾边。
下图为生态照片,可以从旁边的藤壶看出来它的独特生境。
当涨潮来临,潮蛛科会钻入巢穴中,利用巢穴空隙中储存的氧气度过可能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涨潮:
如此逆天的本领,当然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在他们详细研nue究dai完潮蛛后发现,就算是最坏的情况下(被困半个月以上),蜘蛛依然能够得以存活。这是由于它们见潮汐见得多了,巢穴在开始建造的时候就会被探索,确认这个巢穴有足够的缝隙储存空气维持生存。
除了潮蛛外,在原蛛下目这一古老的旁枝中,也存在着在潮间带生活的习性:
螯耙蛛科Barychelidae愚蛛属Idioctisspp.是一个小属,目前仅知9种。分布的较为诡异:8种分布在澳洲及东南亚,一种分布在夏威夷。所有种类都喜好在潮间带上筑巢。更为奇特的是,在涨潮时海水会淹没它的巢穴,这时它会利用活门与水压,防止水流入巢穴内。
(冷知识:螯耙蛛科是蜘蛛目中唯一一个B开头的科。)
愚蛛在珊瑚缝隙间的活门,上面海点缀有贝壳残骸。
目前暂且并未有太多的行为学纪录,据推测可能是在退潮时以潮间带上甲壳动物为食物。栖息在红树林的滩涂石块间。
*******************************
想了解有关昆虫的一切?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