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冷知识进化在它这不存在

今日

关键词

25

.03.25THU

星期四辛丑年二月十三

“进化”

今天冷知识的主角,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它出现的年代连恐龙还未崛起,原始鱼类也才刚刚诞生。它的家族曾经称霸那一时期的海洋,而今它在中国濒临灭绝。

它就是享有海洋活化石之称的——鲎(hòu)。

长相奇特,攻防一体

鲎,跟我们平时见到的动物差别很大。

鲎,长得十分古怪

它身体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最前面最大的部分像半个瓢,中间是长满刺的硬壳,而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硬尾。

这三部分组合起来,就像一个装了长矛的盾牌,攻防兼备。

像一把圆柄长剑

有些地区,因为它半圆形的胸甲和坚硬的外壳,把鲎称为马蹄蟹,但其实它与蟹没有关系,倒是跟蝎、蜘蛛有亲缘,都是属于节肢动物。

从这个角度看鲎就知道鲎和它亲戚之间的关系了

根据考古化石,鲎的祖先最早出现在4.5亿年前,在2亿年前,它就进化成了如今的样子,这种样子已经足够适应他的生活环境,所以至今没变。

天啊!我最怕蜘蛛了!

漫长岁月,文化熟悉

在我国长江口以南到北部湾的沿海都能看到鲎的踪影,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都有鲎的分布,数量也较多,早在唐宋时期就有记载。

由于和人类长时间的相处,鲎已经融入了沿海地区的文化。因为它的形态奇特,披盔戴甲,其壳坚硬,剑尾避锋利,民间认为它有驱邪镇宅之用。

台湾金门的居民会将鲎壳彩绘成老虎的样子,称为“虎头牌”,悬挂于门楣上以驱邪镇宅。

来自中国台湾金门的虎头牌

因为鲎壳长得像个容器,还常常被制作成“鲎靴”,用来舀取东西或者炒菜。人们还有吃鲎的习惯,比如以鲎为原料制作“鲎粿”“糟粕醋”等食物。

广东潮汕地区用鲎肉做成的“鲎粿”

不止我国,在亚洲沿海文化里,鲎还常常是好兆头的象征。日本渔民们认为在鲷鱼捕捞季节的第一网,如果能捕上一对鲎,会是丰产的预兆。

用鲎壳制作的驱邪镇宅的器物

那个虎头符怎么和我有点像?

跨越古今,点亮科技

不止古代,鲎为人类现代文明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为常年生活在海底,鲎的眼睛能接收深海中最微弱的光线。不单如此,鲎还能主动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图像更加清晰。

工程师根据鲎眼的视觉原理,开发了更加高清显示的电视机、可以在黑暗中高清拍摄的摄像机以及能优化图像清晰度的程序算法。

鲎的眼睛里有上千颗复眼

而建筑学家们从鲎的坚硬外壳和独特的形态构造中得到启发,设计出"鲎式轻质堤坝"。这种堤坝不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还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鲎壳在建筑方面的应用

鲎浑身都是宝,不光外在,鲎的身体里流淌着的蓝色血液在医学上也有重要用途。因为成分及其特殊,鲎血被制成检验试剂,用来检验是否感染细菌或者毒素污染。

可以说每个人都受过鲎的恩惠!

鲎血制作成的医疗试剂

鲎看不出来还那么厉害~

生存现状,愈发艰难

鲎的成长其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首先,因为鲎的生长周期很长,要不断蜕皮换壳,历经十余年才能成年繁殖下一代。

并且,鲎必须在洁净的沙滩上产卵,产下的卵又必须在带泥质的沙滩中才能孵化。

成群结队上岸产卵的鲎

其次,就算鲎找到了这些合适繁殖的地方,自然孵化率也是极低的,平均在一万只卵中,大约只有1到2只鲎可存活10到15年。

幼体鲎只有指甲盖那么大

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捞,加上物尽其用的开发方式,鲎在中国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广西北部湾一带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在近20年间下降了90%以上,现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亿年来,鲎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凭借极强的生存方式度过了环境巨变,又何其幸运的从沧海桑田中剩余的一支又演化成4个类群。

鲎的未来毫无疑问,同整个地球的命运一起,都掌握在人的手中。如果,我们再不做点什么,连活化石都不能延续,下一个会是谁呢?

四亿年都过来了!鲎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

“好咧!借您吉言~”

资料来自网络,如侵删除

点击直达

更多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huzx.com/xajj/6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