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萤火虫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一面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华大生科院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

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

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

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轻。

很少有虫子能像萤火虫那样,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夏夜,就像是一场森林精灵的婚礼,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在茂密的绿树上飞舞,周围的绿植和点缀的野花,令人着迷。古树像精灵一样守护着新家庭的幸福和和谐。

不过抛弃掉这些文艺的遐想,萤火虫的外表很可能让你对它有任何偏心的念头,毕竟萤火虫可是甲虫的一种啊。今天小孢子就带你来一探究竟吧!

萤火虫的一生四阶段

当萤火虫不发光时,他们只是普通甲虫的样子:身形扁平细长,通体呈黄褐色,头部较小,长着细长触角,体壁和鞘翅较柔软,除了少数品种体长可以达到3厘米外,大部分都是1厘米左右长。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腹部末端独特的发光器能够发光。

发光,是萤火虫与生俱来的能力,早在它们还是虫卵的时候,就自带荧光,一粒粒圆形的白卵,形如迷你夜明珠,被雌萤产在杂草丛生的潮湿处。刚产下的萤火虫卵,卵壳柔软尚未硬化,此时一些真菌会伺机寄生在卵上,菌丝入侵卵体,被寄生的萤火虫卵颜色逐渐变黑,直到卵壳破裂,变成一小滩粘稠液体死去。

顺利孵化的萤火虫卵会进入幼虫期,在它一生需经历的卵、幼虫、蛹与成虫的四个阶段中,这一阶段的时间最长,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萤火虫幼虫形似柔软的毛毛虫,身体扁长,尾部会发光,腹部长有发达的腹足,腹足上整齐排列着许多小钩,可以辅助幼虫爬行或捕食。幼虫头上有嗅觉感受器,它们利用这些灵敏的感受器探测追踪猎物。同时幼虫还长有一对非常发达的上颚,这对上颚像弯弯的镰刀,中间是空的。发现猎物后,幼虫爬到猎物身上,用上颚刺入猎物体内,同时通过上颚中的管道,向猎物注入消化道内一种具有毒性的液体,这种液体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杀死猎物,并分解猎物组织,使之变成肉糜状液体。之后幼虫再通过中空的上颚吸食液化的食物。

要想进入蛹期,萤火虫幼虫要经过3~5次蜕皮,躲过天敌的捕食等诸多风险。为了减少蛹期行动不便所增加的危险性,它们此时会在栖息地附近寻找松软的岩穴、土缝,建造蛹室。水栖的萤火虫幼虫也会在即将化蛹时爬上岸,在岸边的土中化蛹。整个蛹期,它们看起来是完全静止的,但内部则慢慢进行着从幼虫到成虫形态变化的过程。

破蛹而出,萤火虫便是成虫了,其一生蜕变,在此刻犹获新生。接下来它们只剩下不到两周的生命,将度过短暂而又繁忙精彩的最后时光。除了少数不可以飞的品种外,成虫时期是萤火虫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时候,它们吸取花蜜、露水充饥,通过发光求偶,完成繁衍使命。成功交尾后,雌萤会先移动身体,左右摆动着腹部,弓着腹部末端,开始找寻合适地点产卵。周而复始,繁衍生息。

提灯小虫发光为哪般?

虽然所有萤火虫的幼虫都会发光,但还是有极少部分萤火虫成虫不具备发光的能力,如一些昼行性的窗萤及锯角萤。发光萤火虫中,即便是同一只萤火虫,在不同阶段,发光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幼虫时期,萤火虫发光主要是为了警戒和防御天敌;成虫后,萤火虫发光具有性吸引作用,主要是用来求偶。通常飞在空中的是雄性萤火虫,它们一般有两节发光器,而雌性萤火虫很少飞起来,常常呆在草丛里,发出像心脏跳动般的、缓慢闪烁的光芒,仿佛在告诉空中的雄性:「我在这里。」发现雌萤闪光信号的雄性萤火虫会飞下来与之交配。

雄性萤火虫展示的萤光是雌萤的「择偶标准」,以我国较为常见的胸窗萤为例,雄萤与雌萤交配,目的是让精子与雌性的卵最大化地结合,形成受精卵,产下自己的后代。而胸窗萤的雌性为了选择更优秀的雄萤来提高自己后代的质量,于是跟多只雄性进行交配,让精子互相竞争,以选出其中优者。所以只用荧光吸引雌性是不够的,还得有强大的基因,雄性才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后代。

被吸引而来的,还有蜘蛛、青蛙、蜈蚣等萤火虫天敌,它们躲在暗处,伺机而动。如果有成虫不幸被蛛网粘到,蜘蛛会用蛛丝将成虫全身缠绕,挂在网上,再慢慢将其体液吸干。有些蜘蛛不会张网,在地面活动,捕食正在产卵中的雌虫。在美洲,还有一类专门捕食萤火虫的女巫萤,它们模拟出萤火虫雌萤的求偶信号,吸引雄萤前来求偶并吃掉它们,就像古代传说中半人半鱼的海妖塞壬,用美妙的歌声引诱水手,使船触礁。对于求偶中的雄萤来说,女巫萤真是防不胜防。

萤火虫怎样发光呢?

萤火虫发光得益于萤火虫发光器内的荧光素、荧光素酶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进行生化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达到95%,几乎不产生热,所以萤火虫能发出冷光,并且不会因为过热而灼伤自己。这为人类照明提供了灵感,人们依此制造了安全照明,即便在高瓦斯矿井中,照明也不再成为问题。并且通过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科学家们还制作出了LED覆盖层,提高了55%的LED光提取效率,节约了更多能源。

消失的萤火虫

萤火虫是非常直观的生态系统指示生物,很多人小时候在稻田都可以看到萤火虫,但是现在几乎不可能了。其实,看不到萤火虫有很多种原因的。

原因之一是农药的使用。为了对付稻田中的二化螟和稻飞虱,农民喷洒了过多的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活了下来,而它们的天敌和萤火虫却无辜中招死亡。

另外一个伤害来自光污染。萤火虫的光通常是冷艳的黄、绿色,在黑夜中穿透力强,所以它们白天休息,晚上求偶,但是各式人造灯光的普及,对它们影响极大。原本蛰伏一个白天后,萤火虫会随着夜色出动,但是宛若白昼的灯光干扰了它们的判断,误以为黑夜还未到来,错失求偶时间。短短两周内,不能成功找到配偶,萤火虫的繁衍就成了问题。对于幼虫来说,敞亮的灯光同样危险。幼虫夜晚发光能警告企图攻击它们的侵略者,但是灯光让它们丧失了防卫的本能,使之更易受到伤害。

极端天气也会影响萤火虫的生存状况。在萤火虫求偶季,出现连续降雨,雨水过量,雄性萤火虫起飞寻找配偶受阻,无法成功寻觅到配偶,将导致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干旱同样影响萤火虫繁衍,对水栖萤火虫影响最大,它们在5~8月交配,随后产卵。经过20天,孵化出幼虫,幼虫钻入水中寻找淡水螺捕食。但是一场大旱就会让萤火虫猝不及防。

商业捕捉同样会对萤火虫造成直观的伤害。隋朝,隋炀帝夜游山川放飞萤火虫,形成了「光遍岩谷」的壮观景象。现代商家也竞相效仿,举行大规模萤火虫放飞活动。这样的行为除了导致大量萤火虫个体死亡外,还可能干扰本地萤火虫的种群,并对蜗牛等软体动物的种群产生影响。

虽然有萤火虫死于商业,但是现阶段保护萤火虫又得利用商业。比如发展生态赏萤、建造萤火虫科普馆、培训生态导游、保护萤火虫栖息地等,如此一来,既让公众欣赏到自由飞行的美丽萤火虫,又能进行生态环保教育,实现保护萤火虫的目的。可见商业模式对于萤火虫保护并非一无是处。期待经过多方努力,萤火虫的栖息地不会一退再退,萤光美景不单是出现在回忆里。

等夏天到了

和小孢子一起去寻找萤火虫吧!

但是希望不要伤害他们

不要让荧光美景成为回忆

青年传媒中心舆情与新媒体部

责任编辑:张靖雯

文字来源:环球人文地理金姝玉

图片来源:百度

审校:艾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huzx.com/xajj/7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