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本书,帮孩子打开看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写工作报告,我老喜欢用“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问题得到较大改善”等大而无当的字眼,因此经常被领导批评。

当时,我还颇不服气:领导不都喜欢吹嘘吗?我这么一捧,不正好契合您的好大喜功嘛!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布兰登·罗伊尔的一句话:“模糊的语言会弱化主题,因为它会迫使读者猜测你要表达的含义,而无法完全专注于你的观点。”我才恍然大悟。

于是,我开始反省。可能是因为从小到大我读的都是些小说、散文之类的书籍,几乎没有接触过课本以外的科学类书籍。以至于我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流于模糊、飘忽,喜欢那些概括性的字眼带来的弹性伸缩和不确定感。而数字在我眼里,则是冷冰冰的,总想敬而远之。

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职场上,我们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甚至是一种思维,就是数字思维,学会用数据说话,你的言论才更为可信,更有力量。

自己吃足了这种苦头,断然不能让孩子掉进同一个坑里啦。那么,趁着孩子尚小,在对他进行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孩子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当然不能忽视啦。

所以,我不仅隔三差五地给他买故事书,还会入手形形色色的科普书籍。

《我发现数字无处不在》,便是这样一本儿童科普书。全书用个数字事实,为我们打开了看待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很多科普知识,会让我们大开眼界、大吃一惊!

一、涵盖面广,信息量大。

毕达哥拉斯说:“数统治着宇宙。”

不过,华罗庚说得更为具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是的。例如,《我发现数字无处不在》这本书,列举的种数字事实,几乎涵盖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数”说动物,“数”说植物,“数”说地球和太空,“数”说建筑物,旅途中的数字,数数我们自己。

动物的,植物的,个体的,宏观的,有机的,无机的,都囊括了。

这样,使得孩子的眼光,不仅局限于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部分,还会延伸到浩渺无际的宇宙。

以前,我家孩子总问我:“妈妈,最大的数有多大?天到底有多高?”我一再地跟他解释,宇宙的虚空,数字的无限,但他听得似懂非懂。

当他看到《我发现数字无处不在》一书中说,宇宙中可观测到的恒星有(1后面有23个0)颗,他惊得张大了嘴巴,半天都没合拢。他已经明白10、、0都是依次扩大十倍的关系,所以,他其实有点能够体会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了。

二、有用又有趣。

如果只是冷冰冰地罗列数字事实,板着脸进行科普,孩子才没兴趣呢!

你知道蛇原本是有脚的吗?

你知道火烈鸟有几只脚吗?

你知道苍蝇为什么能在光滑陡直的物体表面“散步”吗?

你知道蜘蛛双足的巨大功用吗?

你知道蚯蚓为什么能深入地下2米吗?

你知道老鼠的尾巴构造吗?

你知道小鸡的“蛋牙”吗?

你知道白鲨牙齿的秘密吗?

你知道山毛榉能长多高吗?

你知道玉米有多少个品种吗?

你知道太阳系有多少颗行星吗?

你知道自己有多少根眉毛吗?

你知道自己一天的眨眼次数吗?

这本书都会告诉你答案。很多数字事实,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甚至会颠覆你的认知!

三、图文结合,形象生动。

全书是用彩色铜版纸印刷。每一个数字事实,都配有形象逼真的图片。

通常,数字是具体的、客观的、冰冷的。而图片是形象的、感性的、亲切的。图文结合,既互相解释说明,又相互拓展延伸。

例如,讲地震的时候,所配图片,大地裂开大口,房屋从中断裂,大树连根拔起,汽车仰面朝天。孩子通过画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震的可怕场面。

另外,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希腊帕德农神庙、克莱斯勒大厦、哈利法塔,可以看到比萨斜塔、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还可以看到香波城堡、55扇窗宫、白金汉宫,甚至可以看到白宫、凡尔赛宫、马德里皇宫。

配以数字解读,你对世界建筑名胜的认识,会更加全面、立体。这也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事!

克莱因在《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写道::“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拿破仑说得更为直接:“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力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可以说,数学思维对一个人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未来,都至关重要。

但是,珠心算,用挂图教孩子数数,在纸上加减乘除,就是数学启蒙了吗?

通过技巧学会的东西,只是一种短期记。如果孩子迟迟不能明白数字与我们的生活、与这个世界之间的联系,不明白加减乘除、开方平方、数列矩阵的意义,单靠学记忆掌握的知识,终究会模糊,会遗忘。

所以,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需要为人父母者,通过一些可行的方式,对其进行数学启蒙。最重要的,就是“数感”培养。

数感是对“数”的直观概念,是理解一个集合的数量以及用数来表达这个数量的能力。

孙路弘在《妈妈教的数学》里写到,他曾经问过世界不同国家的孩子同一个问题——你见到的7是什么样子?

澳大利亚的孩子在解释7的时候,会说:“7是一周的天数,7是你拥有的东西的一个数字记录,7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岁数,7是电梯中的数字说明要去的楼层……”

而中国,还有日本、韩国的孩子,他们的反馈十分相似,就是用数字来解释数字。

我马上用这个问题测试了一下我家八岁的孩子,果不其然,他的回答如下:“1、2、3、4、5、6、7呀。”

我说:“再想想,还有什么?”

他说:“3+4=7。”

我不死心,继续启发:“再想想。跟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他痛苦地说:“我想不出了。”然后,很惊喜地补充道:“七七四十九。”

好吧,我放弃了。

我们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就在于不会将数字与现实结合,缺乏用现实理解数字的能力。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感受”数学,由此衍生牢固、全面的数学思维。

而《我发现数字无处不在》一书,无疑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

儿童启蒙,并不在于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而是要把孩子追求知识的原动力激发出来,从而让这种的原始动力驱动孩子的一生。

(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huzx.com/xajn/10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