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壳儿三心二译对耐克科比系列的重排名

编者按:蜗壳在球场上的传奇球星地位早已轻松锁定。随着小飞侠即将年满37岁,并进入可能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赛季,或许我们也该停下来,好好讨论一下蜗壳在球鞋界的传奇地位了。

自打KobeIV的诞生,蜗壳就用低帮风潮席卷了整个球鞋圈,敦促笨重的篮球鞋进入了轻巧轻巧再轻巧的摩登时代。而每年蜗壳的签名鞋,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赛场用鞋的新标杆,十年如一日。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带来蜗壳签名系列(仅耐克时期)的重排名,一起回顾那默默离我们远去的青葱岁月。

作者:NickDepaula

译者:BBBrian?

16)NikeZoomKobeIILite

精华:肌肤般水嫩的鞋领材料SphereLining是耐克所用过的最舒服的鞋领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耐克竟然已经弃用了这项技术)。ZoomAir的位置正好,缓冲反馈极佳。Free理念的切割设计配合人字形底纹同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糟粕:全皮鞋面加上糟糕的鞋领设计让后脚掌和脚踝极其约束。前脚掌又太拖沓,根本没有包裹感。尽管起了了轻盈的名字Lite,鞋子显然不在这个路子上,即使是在问世的年,更不要考量现在的标准了。简单来说,这双鞋子十分倔强,不会按照你的指令和期望发挥作用,距离现代设计和一流性能的高帮鞋子差的不是一丁半点,比如,Hyperdunk(译者注:竟然被拿来跟HD相比,而且评价还是差得远,R.I.P.)。

15)NikeKobeVIIElite

精华:更高的售价,升级的配置,为我们呈现出了蜗壳第一双签名鞋款的精英版本。全掌ZoomAir被嵌入鞋垫,后跟支撑升级为碳板,鞋带升级为卡夫拉材质,以及颗粒防滑表面的鞋垫。

糟粕:尽管上述升级听起来都牛逼哄哄的,鞋子仍然采用了聚氨酯鳞片的表面,几乎没办法和脚同步活动。更让人难堪的是,穿脱成为一大难题。如果之前普通版本都被说是比较硬的话,那么精英版本,几乎就弯不了,更不要说灵活性与舒适性了。高达美刀的售价让人更加望而生畏。

14)NikeKobeVIISystem

精华:从技术层面看,KobeVII引入了分离式的缓震系统。VII代可能是蜗壳签名系列中最耐操的一双了,与前两代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低帮还是全包裹形式,VII代都更能够适应大个子球员,也实现了蜗壳球鞋中少见的通用性。

糟粕:尽管分离式的缓震理论上看是个不错的想法,实际中却大大减弱了鞋子的包裹感。KobeVII明显比之前的几代都要硬,当然了,这一点是好是坏就因人而异了。概括来说吧,鞋子有很令人惊艳的概念,只不过实际的性能和舒适度都远未达到预期。

13)NikeZoomKobeIIStrength

精华:与首发的KobeII类似,“Strength”版本在鞋舌上覆盖了两条魔术贴,组成了一种更加简洁但也更加厚实的皮质鞋面。鞋子采用了ZoomAir和Free理念的外底切割设计,仍然提供了上佳的缓震性能和抓地效果。此外,“Strength”版本还改善了之前的鞋领设计,升级成为舒适的氯丁橡胶鞋领。

糟粕:重的能带你下地狱了。整双鞋子的鞋面和魔术贴都采用了又大又厚的皮革材料,甚至在魔术贴的末端还饶有腔调地加入了金属装饰,这些都无谓增加了过多的重量。什么,你问我透气性?我只能呵呵!

12)NikeKobeXElite

精华:与低帮版本极为类似的是,精英版本同样集合了扎实的支撑性、可靠的抓地力和高于平均水准的Lunarlon鞋垫。精英版本的高帮鞋面依旧采用了Flyknit,只不过这一次,灵活性和易弯性都强过我们在IX代中看到的花架子。鞋子还配备了稳定的鞋底设计,可以一眼看到后跟处的ZoomAir和前掌外侧的分叉式的TPU支撑翼。

糟粕:当眼前不少价格更低性能表现更好的选择时,美刀的售价简直就是逗我玩儿。鞋子在技术层面上根本没有好到能够保证这个高价。尽管在不少方面,精英版本的表现还不错,但相对薄弱的减震性能和辜负了承上启下期待的设计让这双鞋子距离我们的想象还有不少差距。

11)NikeZoomKobeIII

精华:当历史已经告诉我们KobeIV即将成为改变球鞋发展史的一代时,我们对他的前代只能表示惋惜。KobeIII注定只能成为历史的注脚,泯灭在浩瀚的Kobe系列中。高鞋帮由奢华厚实的内衬支承舒适度极佳,而鞋面夸张的支承框架则为移动和切入提供了足以放心的保护。

糟粕:看到这双鞋子,我不得不说,脑海中对鞋子材料的第一反应是沥青,然后是硬木。菱形的鞋底纹理在内场的防滑表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只会让你滑来滑去地祈求能牢牢地抓一次地。覆盖鞋面的TPU材质能够完美应对外场的各种恼人刮擦,但用在内场鞋上,真的完全没有必要了。除非你想体会脚趾贴地的操控快感时,否则由于后跟倾斜脚在鞋子中的姿态会让你感到相当别扭。

10)NikeKobeVIIIElite

精华:KobeVIII精英版本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升级,起码看起来值得多花的那些银子:将后跟塑料承托板提升为实打实的碳板,升级成为卡夫拉鞋带,在前掌两侧增加可视的Flywire飞线。此外,Lunarlon鞋垫被升级成为前后掌各一块ZoomAir的加强版鞋垫让诸多气垫拥趸得以安安心心过个好年。

糟粕:尽管能把中底掏出来并若有所思地看看ZoomAir的感觉很酷,不得不说,鞋子还是直接以传统的方式把气垫内置进去性能最好。正如我们在KobeVII中发现的,硬邦邦的鞋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鞋子底部的灵活性,整个这套体系比想象的更加难用。

9)NikeKobeX

精华:尽管以一种低调得不能给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的外貌出场,KobeX却让你在各项性能指标中挑不出刺儿。除了长相,KobeX低调地满足了你对一双蜗壳签名鞋的所有期待。恰到好处的鞋帮高度,舒适放心的中足包裹,你所期待的他都能给你。Lunarlon中底尽管反馈不似暴风骤雨般强烈,却带来了一种如沐春风的舒适。鞋子的抓地性能也称得上强劲而可靠。

糟粕:尽管设计师重新加回ZoomAir的举动感人至深,地球人都知道放到前掌会比放到后掌好得多。虽然我们能够理解Nike近年来逐步探索升级工业织物性能的努力,KobeX的鞋面也平淡无奇得太严重了。这么看来,美刀的售价毫无疑问就是简单粗暴的抢钱行为。KobeX中兢兢业业地延续了大量蜗壳签名系列自IV代以来的成功因素,但也真的没给我们带来任何惊喜。作为一双在数字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鞋款,这样的中庸让不少鞋迷无法接受。(未完待续)

更多原创,好玩,不正经的球鞋资讯

尽在蟹壳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huzx.com/xajn/5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