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连日来,甘州区大力开展“消除视觉贫困,改善人居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攻坚行动,对废弃的草房圈舍、残垣断壁以及废旧房屋进行集中整治,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11月9日,甘州区水务局干部职工深入甘浚镇积极开展“消除视觉贫困,改善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全面消除贫困户“视觉贫困”,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
区水务局干部职工对帮扶户房前屋后、院内院外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清扫和整治,并对每一户贫困户屋内进行了“翻新”,使其“旧容”换“新颜”。在一边打扫卫生,一边交流沟通中,帮扶干部了解了他们近期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帮扶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以及帮扶干部长期以来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将不负社会各界的关心,尽心尽力摘除贫困帽子。
活动结束后,大家促膝交谈,在了解到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和实际情况后,该局干部职工一致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但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监管,一定要持续加大对困难户的帮扶工作,积极帮助和引导他们走上小康路,切实为乡村振兴起好步、开好头。(施青山)
甘州区西街街道举全街道之力,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在距离年底仅有的60天内,全面推进消除视觉贫困、改善人居环境、防治大气污染集中整治工作,绘好路线图、定好时间表,打好“四治”组合拳,抓好、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以清理整治为根本点“治乱”,让居住安全稳起来。西街街道联合辖区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城管执法大队等单位、部门,大力开展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对河西学院周围、城乡结合部、“三无”小区、平房院落,采取分区域、分网格方式,开展“拉网式”清理清查。对存在安全隐患、大气污染等不符合出租条件的房屋下发《安全生产责令整改通知书》,并要求房东与租户签订“出租房屋安全协议”限期整改。至目前,共清查公租房间,出租平房间,下发《安全生产责令整改通知书》9份,签订“出租房屋安全协议”36份,督促清运垃圾死角2处,垃圾0.5吨。为辖区居民安全过冬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
以环境提升为着力点“治脏”,让城市形象新起来。街道、社区通过“对内+对外”的方式,组织党员、环卫工人、志愿者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条件。一是对无人管理的59个楼房院落环境卫生进行整治。认真清理清扫楼院、楼道及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各类垃圾。督促物业公司对小区车辆停放、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私搭乱建现象进行限期整改,切实维护好辖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二是对路段人行道、防护栏下、下水道井口、绿化带内的垃圾彻底清理。定期维护维修公厕基础设施,对公厕内外进行消毒灭菌,并对辖区内破损果皮箱、垃圾箱、垃圾斗等环卫设施进行及时维修。通过精细化作业,辖区内道路焕然一新,从细微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实现了视线范围无垃圾、无污水、无异味的“三无”目标。
以清污防霾为关键点“治尘”,让大气生态净起来。西街街道通过“三抓”措施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狠抓垃圾禁烧工作。对生活垃圾开展分类、转运等程序集中治理和经常性巡查,组织“红袖标”巡查队每天对焚烧垃圾行为进行不间断巡查、劝阻和制止,防止自然和人为点燃。二是狠抓煤质管控工作。在辖区内平房区设立炉烟综合治理防控服务点2个,全天候严查私拉乱运煤炭行为。上门引导居民购买使用洁净煤。持续落实劣质煤举报奖励制度,深入开展无证(照)经营、私自拉运、储存不符合标准煤炭行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行为。至目前,西街街道为平房区配送型煤吨、宁夏煤88吨、置换小煤炉59个。三是狠抓扬尘治理工作。街道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工程建设和城市道路、砂石料厂、商砼站,裸露土地(堆场)等场地扬尘污染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立即责令整改,用实际行动为城市大气环境提升保驾护航。
以整顿疏通为结合点“治堵”,让城市管理细起来。西街街道通过“宣传-摸排-整治”方式为人居环境疏堵。一是疏导“飞线充电”堵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分别在辖区21个住宅小区和人口密集区,播放引发火灾事故教育视频,累计80余小时。设置咨询点发放、张贴宣传材料余份,让广大居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电动车飞线充电和堵塞安全疏散通道的危害性和紧迫性。同时,以网格为单位,对所有小区逐楼逐单元开展摸底清查,共摸排飞线充电的电动车台。街道立即组织专人深入现场查看,并与物业公司负责人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目前,西街工商银行家属院私拉乱接较严重的楼宇前后完成新增2组20个插座的集中充电装置,并于25日正式投入使用,方便了居民群众生活。二是疏导街边市场堵点。街道配合牵头部门重点对辖区内万家便民市场、公园路夜市、明清街市场、果丰市场、西城巷马路市场、仓门街便民市场的周边环境卫生和空间秩序、噪音污染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超出规划区域经营、随意侵占道路、乱搭乱建、违章占用绿化带、经营垃圾随意乱扔、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进行彻底整治,督促市场内商贩随时收集产生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武文嘉)
甘州融媒讯村民组成清洁队伍,对村庄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许多陈年垃圾和柴草得到了清理,老旧房屋、残垣断壁也在渐渐消失,这些在甘州区靖安乡已成为常态。走进靖安乡,全乡各处都是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各家各户都在房前屋后清理垃圾、柴草、粪堆和残垣断壁,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全速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的景象。连日来,靖安乡紧盯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和“视觉贫困”突出问题,采取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五个结合”模式,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视觉贫困消除、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行动,营造了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结合整乡土地整理
实施乱占耕地复绿退耕
“房子后面的这块空地除了堆放垃圾柴草,没什么大用,现在把垃圾柴草清理干净平整一下,就能直接耕种了,环境变好了,土地也利用起来有了收益,看起来也整齐美观了,大家出来心情也都舒畅了。”村民陈学界这样说。
今年以来,靖安乡实施整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全乡2万亩土地进行整理,同步配套灌溉塘坝6处,全部铺设低压软管,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模式,不但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问题,土地资源也得到了高效利用和集约开发,为发展生态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日,靖安乡结合土地整理,对房前屋后未经批准擅自修建的圈舍、房屋等各类建筑物和违规占道私搭乱建临时构筑物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拆除,对群众的农机具、生活杂物、柴禾、燃煤等物品进行了清理和分类规范收置。对拆旧拆危清理垃圾腾退出的空地,通过高标准土地整理进行复绿退耕,对一些小空地,规划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美化群众居住环境。
结合老旧房屋拆除
实施视觉贫困全面清除
“我们社的房子都是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看上去破败不堪。现在好多人都住上了小康楼,有的还购买了市区商品房,这些房屋都空置着,既不居住,又占用土地,看上去还影响环境。现在乡上为有居住需求的人集中规划修建了安置房,把老旧房屋拆除了,一方面将宅基地腾退了出来,一方面环境也变好了,大家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新沟村七社社长陈增兵这样说。
据了解,靖安乡今年实施整乡老旧房屋拆除,打破村社界限,将原有39个社整合,在原来小康楼建设基础上,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疏通整治环乡水系,集中打造了4个安置点,修建了大小不等的居住房屋院,逐步建设小桥流水式的生态家园。
近日,靖安乡结合老旧房屋拆除,实施拆、改、清行动,对拆除后的建筑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对残垣断壁、塌房烂院、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同时跟进解决闲置土地的复垦复种、绿化美化等问题,让全乡环境美起来、生态好起来,全乡“视觉贫困”的现象得到了全面消除。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整乡环境美化提升
“不仅是村子变漂亮了,一场场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下来,也能够改变村民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靖安乡靖平村党支部书记马全民这样说。
今年以来,靖安乡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目标,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对全乡主干道路进行了修建,对全乡建筑外立面进行了统一有序的提升改善,并增设了给水管线和天然气、暖气管网,对强电、弱电管线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迁移,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先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0余次,全乡人居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村民是主角,因此发动村民,才能够有效促进村庄越来越美。”靖安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管维荣介绍,靖安乡党委、政府着力把整治环境脏乱差、有效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乡村喇叭广泛宣传、村社会议全面动员、观摩评比掀起热潮、奖惩制度促进整治四项措施,加大新时代文明新风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定时定点播放红歌、宣讲政策,用农家话讲农家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争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身体力行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施行者。同时,聚焦户内讲卫生、户外讲环境,全村讲整治,定期进行“清洁村社”“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和环境卫生观摩评比检查活动,将整治情况一天一通报,三天一评比,一周一调度,实施红黑榜和挂图作战清零制度,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结合脱贫攻坚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土地整理后方方正正真好看,田是田、路是路,地块面积大了,大型机械就能施展开了;全乡路修好了,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走上去真舒坦;集镇街面风貌全部都统一起来,半空中蜘蛛网似的线路没有了,比以前规范整齐多了,古香古色的风格,书法家书写的牌匾,整个集镇的文化气息浓厚多了;整齐划一的养殖圈舍内,整圈的牛、整圈的羊,比起原来的养殖规模大多了;一排排老旧房屋拆除了,新建的安置点房屋也修起来了,一幢幢白墙灰瓦,弯曲的水系内倒影着蓝天白云,岸边各种花儿万紫千红,感觉到了江南水乡一样。”靖安乡村民一件一件地说着今年全乡的变化,感慨地说:“从土地到产业,从住房到环境,从出行到精神面貌,全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据了解,靖安乡今年紧抓区委、区政府加快边远乡村发展带来的利好政策机遇,紧紧围绕举生态旗、做水文章、打果蔬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思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以环境卫生整治、视觉贫困消除、生态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等为核心抓手,努力打造生态家园、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生态产业“五个样板”,着力建设乡域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和黑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品质发展示范区,促进脱贫攻坚行动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结合长效机制建立
实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家里卫生搞得好,还能从村里的家美积分超市内换日用生活用品。”靖平村妇联主席王晶晶满怀感慨地说。
自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靖安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探索制定居民环境卫生奖励积分制度,将环境卫生整治、美丽庭院评选与积分兑换相挂钩,明确处理流程、兑换标准,对环境卫生好的农户累计进行积分,积分可以在村上的家美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农村环境卫生是一个地方乡风民俗的反映,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不仅仅是‘整’和‘治’,更在于‘用’和‘管’。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根治‘脏、乱、差’顽疾的关键。”靖安乡党委书记白福年介绍说:“我们将把健康生活理念贯穿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各环节,通过大喇叭用通俗语言长期宣讲,逐步培育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通过‘美丽庭院’‘五星文明户’等评选和家美积分超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乡面貌实现从‘面子’美到‘里外’靓的一键‘美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图文编辑:何静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马岳荣李晓霞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