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治疗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76.html孩子总爱搜集一些破烂儿放在家中,并且还视若珍宝?很多次都想趁孩子不注意把这些小玩意统统扔掉好为其他玩具腾地方……打住!幸好没扔,不然就成了破坏孩子创造力的罪魁祸首?!纳尼!?真有这么严重?看完下面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生活即是课堂
我家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每次出门都要捡一些树枝、石头、瓶盖、纽扣带回家,视若珍宝,如果大人嫌脏把它扔掉,他会大哭不止。不能扔掉放在家里又占地方又不卫生,只能等着他慢慢忘记这件事,然后趁夜深人静时偷偷扔掉。看到《破烂儿先生》(全五册+创意材料包)这套书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绝妙的挖掘孩子创造力的机会。这套书乍一看风格粗犷,仔细看才发现原来人物形象和背景都是作者精心制作的。作者克里斯蒂安·沃尔兹获得法国权威童书奖“女巫奖”,作品已被翻译成七种文字并出版。他很擅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有趣的艺术品,比如他在书中用旧线团和纱布做人物的头发,用铁丝做四肢,读者们都叫他“破烂儿先生”。在作者的眼中,生活中没有无用的破烂儿,都是新奇的玩意儿,它们都有生命,都会说话。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作为家长,知道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却没想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看了作者创作的书中世界后,才意识到,自己扔掉的不是垃圾,而是小P本可以创造的无限可能。让孩子从“看”到“见”
很多家长反映,他们平时挺注重开阔孩子的眼界,除了阅读、逛博物馆和艺术展,还竭尽所能地到世界各地旅行。孩子平时也能说会道的,可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画画的时候,孩子就脑袋一片空白,吭哧瘪肚,不知道写什么、画什么。这就是“看”和“见”的区别。见,就是看到心里去,经过思考,发现事物的特点,形成自己的观点。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从看到见的能力呢?“破烂儿先生”克里斯蒂安?沃尔兹特意创作了《我的创意工作间》这本书,手把手教孩子一步一步通过观察,激发想象,最终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培养观察力。观察生活中见怪不怪的物品,可能是一个钱包、一把钳子,从中发现隐藏的脸庞或者动物,或是看看那些物品可以变成什么字母。比如打开的圆规,是不是很像字母A?培养想象力。尽情开脑洞!比如,一团线可以做什么?可以是鸟窝、胡子、头发……你可以在阅读中问问孩子这个问题哦,与思维已经定型的大人相比,孩子给出的答案可能会出乎意料。培养创造力。作者设置了一些小互动,来调动孩子的思考积极性。比如把一切都当成鼻子来自由创作一幅画,是的,你能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成为鼻子!比如一片树叶、一块骨头、一根胡萝卜,都能成为一幅画中人物的鼻子。书中展示的仿佛是一个自由创作的国度,作者会用羽毛给大象安上翅膀,用鹅卵石当野猪的身体,用枫树种子当兔子的耳朵。一本好的书,不仅能提供知识,更能调动读者的积极性,教会人创作。拿到这本书时,孩子的角色是阅读者,但读完之后,就变成了创作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爆笑中进行品格教育
别光顾着玩游戏、开脑洞,静下心来读一读这四本古灵精怪的绘本故事,你会在爆笑过后陷入深思,你会惊讶于它的奇思妙想,你会一边嘲笑一边感动……冷静、远见。孩子们就像《不是我的错》中的村妇,遇事爱冲动,情绪上来不管不顾,最后还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村妇害怕蜘蛛,于是把蜘蛛赶走了。后来发生了一连串倒霉的事情,罪魁祸首竟然是没了天敌蜘蛛的蚊子引起的。这个故事教会孩子,凡事有果就有因,看事物不要只看局部,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耐心、专注力。要想让孩子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读一遍《总是什么都没有》胜过读一万遍《铁杵磨成针》。人生中做任何事,都跟书中路易先生播种种子一样,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耐心和毅力,一天、两天、三天……五天过去了,种子还是没有发芽,路易先生失望而去。他的爱被等待耗尽。种子在地下默默地生根发芽,就像你的努力一样,很多变化不是肉眼可见的,坚持到最后的,才有机会看到花开。乐观、生命教育。《奶奶去哪儿了》是一个关于生命教育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乐观的故事。孙子问爷爷:奶奶去哪儿了?爷爷的回答充满幽默和乐观的精神,他告诉孙子,只要有爱,你爱的人就永远活在你心里。如何向孩子解释去世的亲人去了哪里,这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踏实、平淡。《芝麻开花》的主人公是一位马戏团的工作人员,他每天都向观众们兜售精彩炫酷的表演,这里有长胡子的女人、疯狂的魔术师罗萨、四只眼的伊万诺维奇……是不是听起来都激动人心?是不是想想都觉得热闹非凡?可是浮躁的热闹过后,这位马戏团工作人员还是会感到空虚、沮丧。娱乐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只有踏实、平淡的友谊带来的快乐才隽永。作者铺垫了很多的精彩演出,都是为了衬托最后的孤独,前面越热闹,后面越孤独,越能凸显出朋友的可贵。除了这些故事外,这本书为孩子提供了另外一个看待世界的视角: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创造的工具。这本书也给了家长提醒,3-5岁的孩子喜欢“捡垃圾”,是蒙特梭利所说的细节敏感期的表现,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去创造,而不是以刻板的观念打压孩子。为爸爸定做的亲子共读书
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一项研究指出,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这说明在育儿中,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破烂儿先生》这套书简直就是为爸爸们量身定制的亲子互动产品。首先,这套书的幽默的文风、酷拽的画风、高难度的手作材料……跟爸爸的气质完美配搭,使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其次,阅读故事的过程中,爸爸和孩子可以放肆地大笑;而手作游戏过程,更能体现爸爸的优势,拧铁丝、切电线、凿钉子,足以让孩子见识一个不一样的爸爸。你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动手,比如设计人偶时,一个人用铁丝拧出四肢,一个人摆放头发;可以和孩子带着“任务”外出散步,比如寻找能够当作头发的十种材料;如果买书附送的“创意材料包”满足不了孩子的创作欲,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观察家中的“破烂儿”,看看是否还有加工再创作的机会。在高质量的共读陪伴过程中,父亲和孩子度过了快乐的亲子时光,关系变得更亲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在无形中被培养起来。一套书的无限玩法
小小一套书,可以有很多种读法,绝对物超所值。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很多遍。第一遍,阅读故事,感受故事中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情绪。这个阶段,你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孩子,为什么书中的人物会难过?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处理?在阅读过程中,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换位思考,同理心萌芽。第二遍,可以和孩子一起仔细研究书中的细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人物的鼻子是用什么做成的?如果让你设计的话,你想用什么做?不用在乎孩子给出的答案是否合理,这个过程是在调动孩子的想象力。通过阅读《我的创意工作间》,学到了作者是怎么用破烂做出有趣的小物件,进而创造出一个故事后,第三遍、第四遍孩子再阅读时,就可以一边读,一边用随书赠送的“创意材料包”DIY出脑海中的形象了。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尽情地开脑洞,这个过程是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完全可以通过这套书,创作出属于他自己的故事,做成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多大的鼓舞呀。有时候你很难预料到一本书对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说不定孩子会因为这本书养成受益一生的阅读习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能够不被机器取代,这是很多家长的忧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创造力是家长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孩子未来和机器抗衡的最大竞争力,让这套书来为孩子插上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吧!
团购详情
团品:《破烂儿先生》(全五册+创意材料包)
价格:原价元,亲子学乐团价99元
适合年龄:3-6岁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参团购买吧!
参团即送价值元的两门音频课,订单完成后底部菜单福利社-兑换码进入订单详情页面,即可免费兑换讲书音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