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569.html沿着美丽公路寻找幸福的事——怒江美丽公路通车一周年纪实报道之一
没完没了的“堵”彻底消失了
新跃华摄影《怒江州第一个高端旅游公路服务区——怒江美丽公路小沙坝服务区》
牛年春节,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六库市民选择就地过年。从春节前开始,怒江美丽公路上的网红打卡点——怒江绿道小沙坝服务区就呈现出一片“牛气冲天”的热闹景象,每天到绿道跑步、骑行健身、坐电瓶观光车的市民络绎不绝,沿线各种花卉次第开放,各种绿化植物错落有致,有一家三代人的“家庭游”,有三五好友相约而来的“友谊游”,有一村一乡结伴而行的“老乡游”,有难舍多年同窗之情的“同学游”等等,咖啡和各种饮料点、肯德基等各种小吃点的窗口排着长队,地上、地下的停车场天天爆满。市民们在这里看蓝天白云,听涛涛怒江水,在绿水青山之间,享受着幸福生活,憧憬着新年的美丽心事。而这一切美好生活的转变,发生在一年之前,在年底怒江美丽公路建成通车前,小沙坝服务区还是一片水田,四周毫无规则地散落着从山上搬迁下来的几户人家,公路两边电线杆、电杆等“三杆五线”杂乱无章,毫无“美感”。怒江美丽公路是怒江州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全长.3公里,受益人口涉及三个县(市)18个乡镇77个村委会的30多万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年建成通车后,按照生态化、景观化、特色化、品牌化思路,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建设总长.公里的怒江绿道工程以及沿线服务区和智慧交通等,全线共设有服务区7个、停车区5个、服务站1个,建成后可为游客提供驾乘、骑行徒步、旅游接待、文化展示和餐饮宿营等多功能服务。怒江绿道是怒江美丽公路(国道G)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条按照“交通+旅游+产业”综合交通发展理念建设的旅游健身路,分城镇型和郊野型绿道标准建设,目前,怒江美丽公路沿线已经种植了棵乔木,棵灌木,30万平米方地被,70多种花卉,让游客在骑行怒江的同时,充分感受怒江大峡谷的风光美、环境美、村寨美和生活美。“现在从六库到贡山县城,四个小左右就到了,快得很,原来至少需要七、八个小时,如果遇到堵车,需要一天时间,又慢又累,心烦得很”。在交通运输部门工作了将近30年的驾驶员何师傅谈起改造后的怒江美丽公路感慨良多。怒江美丽公路的前身属于怒江州第一条公路保山市瓦窑镇至贡山县茨开镇公路(简称“瓦贡公路”)的怒江境内段,到贡山县城后延伸至丙中洛镇。年8月27日,怒江州第一条公路瓦(窑)贡(山)公路正式动工新建,代号为S线,标志着怒江州公路建设从零开始,从此翻开交通运输事业全新的一页,而翻开这一历史性的一页,却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60多年前修建“瓦贡公路”时完全依靠人工,物质非常匮乏,全线穿越怒江大峡谷谷底,施工环境异常艰苦,是一条用生命铺筑而成的生命通道!怒江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形成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山脉和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四山夹三江”的特殊地形地貌,在这里修路架桥异常艰难。瓦贡公路全长公里(怒江州境内公里),分为四个工期,瓦窑至六库、六库至碧江、匹河至贡山(碧福贡公路)三个路段,到年5月1日全线通车时,主要工程历时近17年,全部工程完工将近20年。修建瓦贡公路时正是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物资、资金极度匮乏,后又经历十年“文革”动乱,连筑路人员口粮供应都严重不足,更是雪上加霜,而工程沿线要经过地势险要的怒江大峡谷,复杂多变的立体气候带,工程难度之大实属罕见。据《怒江州交通志》记载:年1月3日至年5月27日,因投资原因,六库至碧江段工程决定停工,年10月,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杨成武视察保山、怒江边防后才复工。工程最为艰巨的匹河至贡山(碧福贡公路)段全长公路,被云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将其定名为“云南工程”,实行军事化管理,年2月,“工程”指挥部从丽江、迪庆、怒江三个地、州12个县组织多民工,编为2个工程团33个连,半年后增为34个连,民工人。据不完全统计,到年5月1日瓦贡公路全线通车时,名干部、工人、民工因工牺牲和死亡,失踪8人,名民工终身残疾。可以说,瓦贡公路是前辈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铺筑而成的。进入新时代,老路旧貌换新颜,焕发出崭新风貌。瓦贡公路瓦窑至六库段早已改造完成二级公路,.3公里的六库至丙中洛段改称为“怒江美丽公路”(国道G),已在年底改扩建完成,正在全力以赴抓紧推进慢行系统、智慧平台、路域环境整治、沿途民族特色村镇等系列工程建设,助力怒江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是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规划的重要组成路段之一。在怒江美丽公路改造前,因怒江“地无三尺平”的特殊地形地貌限制,沿线3个县城、18个乡镇和77个村委会的所在地都选在怒江美丽公路这条唯一的通道边,公路穿城、穿村而过,每天都有多个乡镇和村正逢当地群众的赶街天,卖农产品的当地群众和各种小商贩在公路两边摆摊设点,长达几百米甚至1千米左右,使原本就窄的路面更加狭窄,交警和运政部门联合执法实行单边放行,但因为人车混杂、人货混杂,加上放行过程中不断有人强行过路,车辆通行十分缓慢,导致“路怒”事件频发,这种典型的“以路为市”是造成严重堵车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造成严重堵车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改造前的怒江美丽公路急弯多、陡坡多、安全防护设施缺少,作为涉及泸水、福贡、贡山三个县市30多万群众的唯一通道,狭窄的地形空间、狭窄的路面,只要有一辆大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条路堵车,完全没有另外的通道可绕道而行;如果发生塌方,什么时候通车都无法预计,遇到大雨、暴雨天气,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更多,“晴通遇阻”现象成为最不愿意看到的“常态化”,困扰多年,久治不愈。虽然偏居一隅,随着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加快,怒江风光以“雄险奇秀”早已著称于世,但鉴于上述两个“堵车”原因,让许多外地游客常常慕名而来,“堵心”而过,败兴而去,许多人来过一次后再也不想来。随着决战决胜深度脱贫攻坚的号角声响彻怒江大峡谷,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怒江州委州政府以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为契机,结合怒江独特的峡谷风光和特色民族文化优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创新发展以怒江美丽公路(国道G)为代表的“交通+旅游+产业”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理念,在重点交通干线配套建设旅游景点台、服务区、健身旅游路等,注重公路沿线美化绿化,让游客在骑行怒江的同时,充分感受怒江大峡谷的风光美、环境美、村寨美和生活美。怒江美丽公路。罗金合摄为了彻底解决好长期以来“堵”的问题,在建设怒江美丽公路时,采取了多项措施:遇到县城和乡镇、村所在地采用另建新路、架设高架桥等方式绕道而行,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以路为市”问题;加固边坡治理地质灾害、拉上牢固的防护网以免坠石伤人伤车,沿江一侧全程修筑容易识别的防护栏以提高安全性;设置非常醒目的标识标牌,提醒谨慎驾驶;每逢雨季经常有泥石流的地段修建了棚洞,一劳永逸;根据怒江雨水多、雨季长、河流小溪多的特点,全线路修建了完善的排水设施,彻底改善了水淹路面、溪流冲刷路基路面状况等等,让南来北往的游客在赏心悦目欣赏怒江风光中安全通行,慕名而来,乘兴而归,留下一路的爽美好心情,留下一路的俊美好记忆。灯笼坝是泸水市大兴地镇镇府所在地,退休干部普贵生因家属多,为了改善一下全家生活,在灯笼坝河桥头开了一家批发店,他感慨地说:“美丽公路没有建设以前,星期六赶街天我的铺子门口就是最堵的地段,人山人海,没有一点空地,来调货的车开不进来,得一样一样背到很远的地方再装上车,累得很。现在好了,公路从上面绕过去了,街道一下子通畅了,可以在店门口直接装货,比以前方便了很多,我的小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了一些”。如今,通车一年多来,怒江美丽公路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网红公路,打造成了怒江的产业路、景观路、致富路、边疆党建示范路,成为促进怒江各族人民走上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康庄道。沿着美丽公路寻找幸福的事
——怒江美丽公路通车一周年纪实报道之二
无处不在的“蜘蛛网”不见了
年的春天,怒江美丽公路边的怒江水碧绿如玉,红红的攀枝花在两岸竞相开放,各种花卉从最南边的三界怒江大桥一路开到最北端的“人神共居”地丙中洛,呈现出一幅“车在路上走,人在花中游”的秘境怒江独特画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外地游客和无数本地市民纷纷出游在怒江美丽公路上,有合影留念的,有拍视频玩抖音的,每个人都在春天里收获着自己的一份喜悦,期待着新年里的“诗和远方”。怒江美丽公路。罗金合摄怒江美丽公路改造前,除了一路的“堵”,还有一件事情让南来北往的游客非常扫兴、堵心,那就是像蜘蛛网一样无处不在的密密麻麻的电力、广电网络、移动、联通、电信杆线。一家人想合个影,怎奈背后有躲不开的线,再找个景点还是如此,无可奈何,心留遗憾;爱好摄影的游客常常被怒江独特的景观所吸引,慕名而来,一路拍下来,画面中总是出现各种线、杆和一些不该有的民房,常常感叹美中不足,感觉白来一趟,白费功夫,浪费感情,增加了后期修图的难度和整体照片的品质、美感,一言难尽。在建设怒江美丽公路的过程中,为了恢复沿线原生态面貌,提升“颜值”,从州到县乡村各级各部门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进行搬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协调拆线迁杆,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去精心规划,力求每个景区的吃住行方便快捷,力求视线范围内能够看、拍、摄的每个景点都自然完美。据怒江美丽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年3月26日《关于怒江美丽公路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资料显示:工程占地红线内共签约拆迁了户、46万平方米房屋,基本完成了电力、广电网络、移动、联通、电信杆线迁改任务,其中电力迁改完成电力铁塔组立基、导线展放公里、电杆组立根;移动杆线迁改完成自有杆路公里,附挂自有杆路光缆公里,新立钢塔82座;联通杆线迁完成新建杆路18公里,并挂杆路公里,附挂杆路公里;电信杆线迁改完成立杆棵,布放光缆公里;广电网络杆线迁改完成立杆棵,铁塔组立21基,布放光缆公里。怒江美丽公路。罗金合摄如今,让人烦躁、易发“路怒症”的堵车现象根除了,扎眼闹心的“蜘蛛网”消失了,蓝天白云下,一路四季鲜花盛开,美景诱人,养心养神,“骑行怒江”正在渐渐成为展示怒江大峡谷独特人文和自然景观的一张靓丽名片,引得国内外众多游客蜂拥而来,在此感受“养心天堂”的安逸和优雅,分享“秘境怒江”的神秘和梦幻,静静地聆听来自大地母亲的心跳声,让一颗劳累的心,抖落所有世间的尘埃,忘我地融入四周纯净的山水之间,遨游于浩瀚星辰............怒江美丽公路。罗金合摄怒江美丽公路穿行于怒江大峡谷谷底,涛涛怒江水一路相生相伴,两岸巍峨的高黎贡山和白雪皑皑的碧罗雪山直插云霄,这是怒江州的精品旅游路线:热气腾腾的百年登埂温泉、惊心动魄的腊玛登、神秘莫测的飞来石、“记忆之城”知子罗、传奇美丽的“石月亮”、悲壮出征的中国远征军回国渡口、爱情传说的“江中松”、一怒冲天的怒江第一啸、百折不挠的怒江第一湾、“人神共居”的丙中洛、鬼斧神工的石门关、如幻如梦的雾里村、遗留世间的茶马古道、一跃千年的独龙江等等美景尽收眼底,沿途可进傈僳山寨听多声部无伴奏合唱和古老民族“摆时”,吃手抓饭,再来一杯交心交肺的“同心酒”;走进怒族民居与人共舞欢快的“俄得得”,再品尝独具特色的琵琶肉;漫步于独龙江去探秘独龙纹面女的神秘面纱。如果你再勇敢一些的话,专业人员可带着你在波涛汹涌的怒江上来一次瞬间心跳急剧加速的“过溜索”体验,十几秒钟之内急速滑过几百米宽的江面,亲身感受一下什么才叫真正的“勇敢者的游戏”,而在这种充满野性与胆量的“游戏”面前,城市公园里的“过山车”玩法纯粹是小儿科,实在是不值得一提。怒江的美是纯粹的美,不带有一丝刻意的装饰。怒江的美是有灵魂的美,山有气势,水显灵气,风来暖心,云呈吉祥,树俱神态,草含柔情,花姿百态,物尽其美,更有淳朴厚实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人民千年来深耕厚植的特色文化。“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此时此刻,如果您是在“人神共居”的丙中洛,远眺朝晖下的贡当神山,漫步于桃花盛开的雾里村,行走在时代久远的茶马古道上,静静地聆听来自大地深处的山泉之声和山寨里的鸡鸣犬吠,就更能体会到陶渊明这首诗的美好意境。怒江是一块遗留在人世间的净土,期待着四方游客美美其美,美美与共,在这里,您一定能寻找到心中私藏已久的“诗和远方”的真谛。沿着美丽公路寻找幸福的事
——怒江美丽公路通车一周年纪实报道之三
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美好
“阿克必哇!阿克必哇!”(傈僳语:太漂亮啦!),年12月23日上午,称杆乡阿赤依堵村市地小组傈僳族三波才夫妇和称杆乡的户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一起欢天喜地地坐上了泸水市委市政府派出的19辆中巴车,搬迁到40多公里之外的上江镇大练地火烧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锦绣社区),坐在中巴车里看到全路段各种花卉、绿化树错落有致,巧妙地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与以前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怒江美丽公路,三波才夫妇禁不住连连感叹。新跃华摄影《怒江美丽公路沿线易地搬迁点——泸水市维拉坝易地搬迁安置点》一路风景一路情,康庄路上谱新篇。穿行于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之间的怒江美丽公路沿线,一座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特色民族村寨焕发新貌,向南来北往的游客自信地展示着已经脱胎换骨的新风貌。坐落在怒江美丽公路边的福贡县匹河乡是全国唯一的怒族乡,系前河与达洛河汇流而成,故名“拼河”,意两河相汇流,后音变书写成“匹河”。匹河怒族乡以其绚丽多彩的怒族文化,“记忆之城”知子罗,久负盛名的老姆登茶,神秘莫测的腊斯底岩画和吴府岩画,突如其来的“飞来石”,鬼斧神工的大峡谷风光等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风景名胜区。如何把风景如画的家乡建设得美丽宜居、生活富裕?一代又一代匹河乡怒族群众曾经经历过艰苦的努力,终因多种因素制约,大多数人的生活仍然非常贫困,其中,交通不便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记得年4月11日中午,我随怒江州文联组织的作家采风团从怒江边一行步行前往匹河乡托坪村民小组,近60度的陡坡爬得个个精疲力尽,一路上遇到不少村民赶着马帮在驮运生产生活物资。半路上,在吴府岩画的巨石下休息时,与村民李小波作了短暂交流。他说:明年就全部退耕还林了,村民们都要搬到下面江边正在建设的五湖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新房子去住了,这山上路不通,买一点东西都要下山、上山回来折腾一整天,年国家扶持我们村种草果,但运输却是个大问题,商贩不愿来村里,年我家卖草果收入元,但是,光人背马驮的运费就花了元。年6月1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冒雨步行数小时来到托坪小组,调研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和扶贫工作情况,要求深入比较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和就地帮扶的成本收益,统筹考虑当前脱贫与民族长远发展问题,努力为人口较少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年1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专程来到托坪村回访,详细询问帮扶举措落实情况,鼓励群众改变观念,克服困难,搬出大山奔小康。怒江美丽公路。罗金合摄年12月30日怒江美丽公路通车的时候,托坪村民小组李小波已经入住了五湖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新房子,他和其他一部分新居民经过开展种植养殖、烹饪、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能培训后,在安置点发展餐饮、工艺品和农产品加工,实现了就近务工。一座新建成的跨江大桥使安置点与怒江美丽公路互连互通,让他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年,匹河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元,比年的元增长了.2%。如今的匹河怒族乡,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惠泽,通过持续夯实交通基础设施,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聚焦全面脱贫,使以怒族文化为主题的“中国最美村寨老姆登”、“碧江记忆之旅”等特色旅游持续升温,“哦得得”“达比亚”等怒族文化广为人知,“老姆登茶”等一批特色产品和“怒族拌饭”等23家农家乐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造福一方百姓。怒江美丽公路。罗金合摄怒江美丽公路通车一年多来,像匹河怒族乡一样,沿线18个乡镇77个村委会的30多万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告别了极端贫困的不堪历史,全部过上了小康生活,创造了人间奇迹,更相信依托这条康庄大道,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美好!编辑:杨丽责编:丰艺清审核:熊长旺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