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动物儿歌第95期

语文主题学习精读引领课例二

教学目标

1.会认“蜻、蜓”等生字,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小动物的部分习性。

3.整合阅读《动物园》,学习句式。

教学重点

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

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资源整合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一年级下册第2册《夏日乐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3分钟)

1.谜语引入:

网状翅膀扇得快,

奇怪大眼装小眼。

(打一昆虫)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猜个谜语,答案是什么呢?(蜻蜓)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动物儿歌》也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识字5动物儿歌)

板块二:初读儿歌,学习形声字。(10分钟)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请学生圈画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并请同学发言。

3.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小动物的名称与图片,请同学一起根据图片认读:

蜻蜓蝴蝶蚯蚓

蚂蚁蝌蚪蜘蛛

(2)课件仅出示小动物的名称,请同学带读,开小火车读。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正音,尤其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带有虫字旁。

(4)扩展带有虫字旁的字。跟学生强调带有虫字旁的字都是古人眼中的虫子。

(5)再读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的规律。

(6)总结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义,声旁表声。

(7)游戏:蝴蝶采花,巩固所学生字。

板块三:再读儿歌,学习句式。(9分钟)

1.再读儿歌,找一找课文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用横线画出来。请同学回答。

蜻蜓——展翅飞;蝴蝶——捉迷藏;

蚯蚓——造宫殿;蚂蚁——运食粮;

蝌蚪——游得欢;蜘蛛——结网忙。

2.出示宫殿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思考“蚯蚓造宫殿”是将蚯蚓比作了人,比作了建筑师,蚯蚓实际上在松土。

3.字理识字学习“网”字。

4.再读儿歌,寻找地点词:半空、花间、土里、地上、池中、房前。

5.总结句式:谁在哪里干什么。

6.请同学运用此句式,仿照课文,再续写几句。

板块四:整合学习(8分钟)

有一位作家运用这一句式也写了一首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主题学习丛书《夏日乐趣》第11页)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动物园里有哪些小动物?

3.这些小动物喜欢做什么呢?他们的习性是什么呢?请按照老师的例子来说一说。

例:“黄鹂天上飞得高”——“黄鹂高飞”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呢?请你用什么动物干什么的句式来说一说。

例:知了唱歌、公鸡打鸣、大雁南飞

5.我们的书上也有许多这样的短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本55页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五:指导写字,规范书写(10分钟)

1.学写“间”字

(1)请学生给“间”字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半包围结构。

(3)播放视频,学习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字的要点。

要点:“间”先外后内,门字框要大,写正,竖、橫折钩要写直,不能歪,里面的日要写小一些,放在田字格中心位置。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描红,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作为识字儿歌,应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充满儿歌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朗读时有脱音、唱读现象,我没有及时指出并引导。今后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朗读指导,从口令的回答开始,引导学生用正常均匀的语速说话。上课整体节奏稍快,并未给孩子们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应再放手一些,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加强对时间的把控。

观课教师评课

曾妮老师:优点:设计重难点突出,紧扣教学目标,环节衔接顺畅、有梯度。特别是关于形声字、谁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教学时用到的方法,都特别贴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维很发散,表达特别精彩。课外拓展也是恰到好处,有讲有练。待提升的点:朗读指导,学生有一些拖音的现象,如果老师在朗读的时候能及时指导就好了;环节衔接较密,一环扣一环,进度比较快,留给学生适应和思考的时间不太够;思考形式除了自己想、指名回答,也可以试着同桌交流,先全面说一说,让更多学生参与,再邀请代表起立分享。

黄娇莺老师:慧敏老师的这一堂课上得很扎实。板书课题时,学生一笔一画跟着书空;朗读生字词时,点读、齐读、小火车读多种方式并用,点面结合;讲“蜻蜓”等字还利用偏旁识记的方法,拓展带虫子旁的汉字,如“蜂、蜗、蛇、蛙”。在处理课文时,慧敏老师充分利用课文与主题学习丛书《夏日乐趣》中《2动物园》一篇语言结构完全相同的特点,从课文内容概括出“谁+在哪里+做什么”句式,然后带着句式学习《2动物园》,接着还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运用句式畅所欲言。在处理课文后“读一读,记一记”内容时,采取从主题学习篇目《2动物园》回溯课文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学习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处理巧妙。整个过程,慧敏老师不断走到孩子面前,富有亲和力。听课过程中,我也有两点建议:1.板书课题时,可以将书空的语言精简写,不用说“一笔XX,二笔XX”,直接依序说笔顺似乎更清晰。2.“蜻蜓”的后鼻音有点用力过度。

阎潇涵老师:慧敏老师在一(9)班执教公开课的课题为《动物儿歌》。李老师选择了《动物儿歌》的第一课时作为公开课展示内容,在设计教学模块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形式,将识字、讲读课文、主题学习三部分很好地串联糅合在一起,打通各模块之间的联系,达到逐步引导、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而书写生字部分,考虑到课时限制,没有将这一模块作为本课重点内容,而是放在课堂结尾部分,以一个字为例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结构及书写规则,作为对对第二课时的铺垫性引入。这堂课共分为字谜导入、初读儿歌、再读儿歌、主题学习、生字书写五个模块,从教学设计看,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从课堂效果看,这是一堂老师教“活”了、学生学进去了的,兼顾了集中识字目标与趣味性的语文课。本课在讲读课文部分的教学设计,分别抓住了“动物”与“儿歌”两方面重点进行展开设计,即“动物名称识字”与“韵文诵读”两大板块。整体而言,本课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引导,达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如有雷同请告知删减,如需转载请征得同意。

一年级备课团队:钟伟梅、黄娇莺、张彤颐桢、阎潇涵、王贺杰、薛紫雲、帅明妤、陈思桦、李慧敏、汪勇

执教:李慧敏

排版:李慧敏

图片:李慧敏

审核:傅伟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huzx.com/xams/7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