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体系里面,台北市立动物园是全中国最好的动物园。去年9月,我跟着
微博读城项目去了趟台湾,跑了两次这座动物园,写了两篇比较深度的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最好的动物园在台湾
台北动物园游记
“我的规划里没有橱窗,只见森林”
对话台北动物园
果子狸,台湾人叫白鼻心。我去的那天台北巨热,又是大白天,很多动物不太活跃。
最近一周,因机缘巧合我又跑了趟台湾。一有空,我就又去了一趟台北动物园。没办法忍不住。这第三次来,让我对它的爱又多了几分。
前两次去台北动物园的时候,我都只有半天的时间。因此走得特别赶,加上这座动物园地方又大,动物又多,导致我有些地方都没看到。这次去,我仔细看了三座场馆:昆虫馆、两爬馆和鸟园。
枯叶蝶。
首先说说昆虫馆,这座昆虫馆中最吸引眼球的必然是蝴蝶园。台湾有很多种蝴蝶,几间蝴蝶园里饲养的都是原生的物种,从幼虫展示到成体。数种蝴蝶中最有意思的当数枯叶蝶。这货翅膀的背面是枯叶的轮廓和纹路,合起来之后还会微微颤动,就像是一片随风颤抖的枯叶。但如果你惊了它,枯叶蝶张开翅膀,正面鲜艳的颜色很可能会让你吓一跳。在猎食者吃惊的这个瞬间,枯叶蝶可能就瞅准机会逃走了。
更让我感慨的是这儿的志愿者,台湾人叫志工。我在昆虫馆里遇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志工。他大概是听到我们几个人说话带大陆口音,于是特别带着我们转了一圈,看蝴蝶幼虫,看萤火虫。聊了聊,老爷子是49年来的台湾。他老人家对大陆应该是有特别的情愫。
蚓腹蛛,脚下抓住的是它的卵囊。
这位志工对昆虫馆里的各种虫子如数家珍,问啥都知道。有这样一位专业人士带领,你能看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比方说上面这种小棍棍一样的虫子。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以为是个树枝,老先生听后让我仔细看,我又觉得是一只竹节虫,可惜又错了。于是,老先生拿着一根小棍,碰了碰它长长的腹部,这只小虫张开了八条腿。嚯,这是个蜘蛛啊!
这种奇怪的小虫是一只蚓腹蛛,我之前见过图片看过资料,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实物。它的特点就是长长如蚯蚓的腹部。这样的外观,真的是会颠覆你对蜘蛛的认识。
这让我想起来上次逛台北动物园时遇到的另一位志愿者。那位大哥是个中年人,谈起台湾本土动物口若悬河,这显然是有积累;介绍台湾梅花鹿的时候,刷的一下从包里掏出鹿角、冬季皮、夏季皮给我们摸,这就是有固定的讲解套路。在招募、培训志工这件事上,台北动物园确实有一套。
想一想大陆的动物园,大多数时候招的志愿者都是有热情、有体力但是缺乏知识和技能的小年轻。这就是差距。
扬子鳄。
再说说两爬馆。老粉丝们应该都记得,大陆动物园的两爬馆我吐槽了很多次,确实是不行。在我眼里,我去过的大陆动物园中两爬馆合格的只有广州的长隆飞鸟世界,放宽一点标准那还能加上一个济南野生动物园,所以几乎每次在大陆看两爬馆,我都会很丧。
在台北动物园的两爬馆里逛一圈,肯定不会丧。如果单论动物的展示效果尤其是雨林缸设计的水准,这儿其实没有香港海洋公园亮点多,再过两年广州长隆飞鸟乐园的两爬馆说不定也能赶上。
安南龟。
但如果仔细看一看,你会发现这座两爬馆的软实力特别强。
哪儿强?一方面强在珍稀物种的保护上。繁育珍稀物种,做迁地保护,是现代动物园的一大任务。但说真的,能够真正参与进保护事业的动物园又没那么多。台北动物园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拿两爬馆来说,他们参与了安南龟的国际繁育计划。
安南龟是一种越南特有的龟类。亚洲的龟鳖都很惨,除了要面对栖息地破坏、被抓来吃之外,长得好看的会被人抓去养,简直生不如死。安南龟长得好看,还有人觉得它好吃,于是被抓到濒临灭绝。台北动物园能帮助安南龟的繁育,这是个大公德。
更强的是教育。
就拿这一块台北赤蛙的保育宣传来说,就真的是超高水准。台北赤蛙是台湾的一种珍稀两栖动物。近些年因为农药打太多,栖息地也有破坏,数量在骤然下降。这一块的宣传,以这种动物的特征起笔,谈到生态,谈到数量减少的原因,再接上大家的行动,不卖惨,不乞怜,从引发兴趣谈到共生,特别棒。
更让我感慨的是下面这张图片。在生态学中有“伞护种”这个概念。说的是通过保护一个物种,就能够保护它身边的环境,就像伞一样保护了周围的其他物种。一般来说,伞护种常常是高大威猛谁都不会忽视的大动物,但在台北动物园的这套宣传中,台北赤蛙居然成为了一个伞护种。转念一想,确实,这个物种对环境有要求,害怕打农药,如果它们能在一块田里生活得很好,其他物种也可以。再加上又是一个常见的广布种,确实能当伞护种。这可妙得很。
其实,台北动物园的水体中就有台北赤蛙,这货叫得巨难听。这说明,这座动物园也是不怎么打杀虫剂的。突然感觉我连续数次在台北动物园里被蚊子、小咬们咬惨了,是一件没那么坏的事情……
最后我们来说说鸟。我很喜欢鸟,无论大小胖瘦,鸟儿都是精灵。台北动物园的鸟园中,我最喜欢的鸟是台湾拟啄木。其他的鸟我还都不太稀罕,就这个台湾拟啄木,别的动物园很少见(但在台湾的野外不罕见)。
这是一种台湾特有鸟类。叫拟啄木,是因为它不是啄木鸟科的动物,不是真正的啄木鸟。但依旧会啄木头。它也叫五色鸟。哪五色,你们数着试试~
台湾拟啄木正在啄木,相比真正的啄木鸟,它的效率要低得多。
这座鸟园是一个巨大的混养鸟笼。这种鸟笼很像大陆的老式鸟语林,都是一个大罩子扣着,里面养很多种鸟类。但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台北动物园这种鸟笼,内部饲养的鸟类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大体的环境类似,不会出现寒带、温带、热带鸟混居的状况;罩子里的森林提供了多样的小环境,你能在林下看到大眼斑雉漫游,在树干上看到台湾拟啄木在啄木,甚至能看到美丽但是傻缺的绿蓑鸽在路边光溜溜的枝头上筑巢……
抱巢的绿蓑鸽。其实我特别反对拍巢鸟,奈何这货心太大,就在路边做巢,啥遮挡都没有。这我要不拍还是人?
等等,绿蓑鸽在路边光秃秃的树枝上筑巢?这心也太大了吧!鸟巢是个很脆弱的地方,一般不会暴露在外,要不然被敌害、人类看到了,后代就很危险了。所以,如果你看到有毫无遮挡的巢鸟照片,就得打个问号,为啥这么清晰、没有遮挡?是不是有人把鸟巢周围的遮挡物给清除了?清除后会不会导致小鸟遭遇危险?都得好好想想。
这对绿蓑鸽,会把鸟巢做在这么个地方,也能说明逛台北动物园的人比较有素质,没有人手贱,才让这鸟爸妈有安全感。
说到鸟,最近还有个事儿。蒙神在我讲这对绿蓑鸽的微博下评论说:“这让我想起刚看到世博园栏杆上被人硬掰掉的上百只金属鸟……有种无奈的感觉……”
确实,大陆的动物园和游客,都还需要更进一步呢。
花蚀的人间观察我是花蚀,曾经是研究鸟类叫声的,现在是个独立撰稿人、半吊子生态摄影师、狂热的神庙迷和金属党。出版过几本书,爱写点自己关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