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山田种稻记
当前,“绿色发展”的理念己深入人心,但你真的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来种田,别人就会等着看笑话,心里说你是“蠢公”。去年我下决心在边远山区的長隆老家找了两坵荒田种稻,真当了一回“蠢公”,即“老傻瓜。”那些田水源条件好,但因荒了十来年,杂草丛生,芦苇丛、荊棘很多,无法犁耕。五月九日,我们请来“勾机”挖,六月七日抛秧,次日就下了一埸暴雨,冲走了不少秧苗。因山里水凉,苗长得慢,七月六日,我们才进去耘田,那時发现,挖田时因太怱忙,加上经验不足,挖得一边高一边低,结果高处水浸不上,杂草长得多,但泥很硬无法耘;低处水多草少些,但因泥块大,象船板一样,站上去会打“荡”,也不好耘,这次耘田效果很差。七月十七日,我到田里处理那些长得快开花结籽的杂草顶部,压制它的生长,减少来年田间杂草的基数,七月三十日到田里拔那些稻苗下面长得很旺盛的草,发现有很多大虫子在里面吃草叶,而禾苗因未施肥长得不好,反而不惹虫,拔田里的草又苦又累,于是干脆不拔了。那天我看到附近用了化肥,农药除草剂的田,因种的是杂交种,禾苗比我种的常规稻好多了,但多处发生了“烂塘”,(稻瘟病中最严重的情况),指出后,下午他们就买药回來处理了,并要我也用药预防,我感谢他们的好意,但还是坚持不打农药,想依靠禾苗自身的生命力去抵抗病菌的入侵,结果竟未染病。八月二十日,别人的稻穗己转黄,而我的还刚抽穗,不少稗草却一下就窜长起来了。我用了近三个小时将那些稗草穗割下集中处理,以减少来年草害。过两天就“处暑”了,田面高处的稻苗因夏旱严重还没出穗,一派“草盛禾苗稀”的景象,又靠近大路,乡亲们看到后都担心我会没有收成。幸运的是,去年是百年难遇的“烂秋”天气,大多数人家巳成熟的稻子无法收割和晾晒,结果遭了灾,而我的稻子因播种晚些,前期缺水没长好,这时有雨正是“久旱逢甘露”,吸收水份后快速出穗,扬花、成熟,到九月底己是黄灿灿的一片。我想,在干旱时稻子并非没有长,而是在拼命长根,等到雨水一來,喜饮甘露,才能这样。国庆前夕,我们抢晴收割,并分多处晾晒。经最后测定,在这撂荒多年、杂草丛生的山田里,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连人工除草、农家肥、任何防病虫措施都没有的情况下,常规稻每亩还能收到五百多斤谷子,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据《遂川县志》记载,尽管我县农民吃苦耐劳,精耕细作,但水稻产量并不高,直到年解放时,亩产还不到斤(种的是高稈稻)。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引导帮助下,产量有了提高,年为斤、年达到了斤(己推行种植珍珠矮),年才达到亩产斤。(已有了杂交稻)只有在杂交水稻全面推广后,水稻亩产才能轻易达到千斤以上甚至突破两干斤。杂交水稻为何能获得这样高的产量?关键是它具有杂交优势,有极强的吸肥吸水能力,生长势强,因此,种植时就必须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当前,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是水污染,而水污染的源头,最大的竞是农业生产中造成的面源污染。在这些污染中,最让我痛心的是,过去家乡山涧河溪的水,捧起就能喝,而今天连小溪源头的水都不敢随便喝了,不少水圳边上都有抛弃的农药、除草剂袋子,看一看,几乎都说对人、对畜、对鱼类有毒,不能在流水和池塘中冲洗盛装过这些溶液的工具,问题是,人们不在水中冲洗这些东西难道能干洗这些东西?这些化学制剂施用在田里就没有问题吗?而化肥施用后田里泥鳅、青蛙、禾花鱼大量减少,早就遭人诟病了。深山老林中的水都污染了,下游群众的用水就更不安全了,因此,在我县山区,在己解决温饱问题的今天,应尽力恢复常规稻生产,保护山区最美好的生态环境。古代名僧“布袋和尚”有一首描写插秧的诗:“手把青秧插滿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充满哲理。常规稻能自然繁衍生长,是纯天然的食物,当然有益于健康。它生命力强,可以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最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表面來看,产量低了,没有效率,比起种杂交稻来说是一种后退,实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进步。如果我县的山区水源地和梯田都种上常规稻,平原农田仍种杂交,就能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两不误,这是多好的亊!山田种稻的日子里,我在县城和稻田间往返了十多次,亲近了大自然,更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现状。过去,李昌平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现在来看已是“农村真美、农房真好、农民真少”了。和我一起在山田种稻的乡亲共有六位,我己逾古稀,比我大的有一位,与我同年的有一位,比我小的有三位,也巳满了花甲。现在的青壮年,上有老下有小,负担较重,出外打工虽累些,但一天轻易可赚一担谷钱,如不犯傻,谁愿在田里干活?靠搞农业开发、农村电商來吸引年轻人务农,在目前诚信体系全面崩溃的大环境下,效果也不会太好,而呼唤“陶哥”(陶渊明)归來,倒有可能。如今,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近80岁,一般人退休后还有二十年“夕阳红”,象我这样用傻办法來搞种养,感觉不会太累。农村的空气、居住条件又好,租房也不贵,城里现在的退休人员大多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老了也有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怀,有关部门只要政策措施得当,把他们视为亲人、村民,让愿意到农村种地的退休人员“耕者有其田”,富不富我不敢说,但让撂荒田减少,让农村活起来,人气旺起來是能办到的。其实“三八六零六一”部队能在农村成生产主力,也是一种社会进步。去年在山里种稻,如把乘车來往的时间和车费算作旅游开支,把请机械挖田、收割列入实验成本的话,我就很划算了。因我在田间干活总共不到二十个小時,收获的粮食就够我和老伴吃上一年。吃上这种米饭,家人都说好,感觉有一种特别的、说不出的味道。我想,这并不奇怪,因它喝山泉水长大,夏旱时,它们拼命长根,寻找大地深处的水份和养料,整个生长过程都没有人为污染,自有纯真的大自然之味。遗憾的是,去年我种的稻子收获后,没过几天,野猪就来了,吃不上稻米,就拱田堪,等我去了解情况时,看到所有田埂就象被犁过了一样。看來,今年乡亲们会怕了在这里种稻,我的“实验基地”也没法保存了。因这片山坑,如只有我种的那点稻田,不要说野猪,就是鸟害我也对付不了。在漫长的自然演化中,本已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链,如果稻田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就会自然形成天敌保护圈,上有老鹰、蜻蜓,中有蜘蛛,下有青蛙,可惜如今生物链己断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现大力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可惜因生物链顶层的物种已极少或已经灭绝,保护的结果是繁殖力强的野猪、麻雀和田鼠泛滥成灾,生物链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将任重而道远。但不管困难多大,这件事政府也要办好,村民种田才有安全感,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落到实处。经过这次山田种稻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习主席“两山理论”的重大意义。只要我们亲近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天书”,弥补我们只读纸书及沉迷于“电子书”中的不足,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就一定能为可爱的家乡——美丽遂川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献计出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