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夏日的深夜里,窗外蛙声虫鸣四起,令我难以入眠。我便拎着电筒和相机准备去会会这些扰我清梦的家伙们。这里位于城乡结合部,白天工程车不断,甚为喧闹;而一到深夜则成了农田里蛙虫们的舞台。
▲图
沉睡的东方菜粉蝶
晚风习习,飘云遮住了月光,为数不多的几盏路灯使整个村庄不至于陷入一片死黑之中,马路上已是空荡荡的,想必大部分人已经进入梦香。我朝着一条小水沟走去,心想有水的地方应该就会有“故事”发生。
▲图
泽陆蛙
我尽量先将路边的草丛照亮,主要是为了看清是否有令人胆寒的蛇类出没。不一会儿,蛇倒没发现,附近一个废纸厂却传来了洪亮而连续的犬吠声,着实吓了我一跳,紧接着就是从另外几个方向传来了附和的二重唱、三重唱……说实话,深夜里我最怕的不是蛇虫啥的,而是这些突如其来的犬吠声,弄不好要被吓出心脏病的……镇定下来后,继续向水沟附近照去。而那些恶犬并没有要消停的意思,我在想要是我一直在这附近闲逛,那这些恶犬会不会声竭而亡呢?
▲图
叶蜂幼虫
这条小水沟是附近村民们用来灌溉农作物的,而沟旁的一棵小樟树为他们在烈日里提供了难得的庇荫之处。我便在这樟树下仔细搜查附近的生灵。一只斑管巢蛛快速地从我眼前经过,将我的视线带到了一片野苎麻丛里。斑管巢蛛已消失不见,不过一个会动的大“颗粒”引起了我的注意,咋一看,好像是干枯香樟花梗的组合体在野苎麻叶上到处乱窜,宛如一个哈尔的移动城堡。
▲图
“颗粒团”
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这颗粒组合中不时探出一个带着如镰刀般大颚的小脑袋,这原来就是被称作垃圾虫的草蛉幼虫。草蛉幼虫古称蝜蝂,关于草蛉背着杂物这一特性,柳宗元《蝜蝂传》中给出了形象的描述: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草蛉幼虫背着杂物有伪装之意,可以躲避天敌。相比起“垃圾虫”,草蛉还有一个更加霸气的名字“蚜狮”,顾名思义,草蛉幼虫的主要食物便是蚜虫。遗憾的是,此次未能见到草蛉幼虫捕食蚜虫的过程。
▲图
草蛉幼虫
在电筒灯的照射下,野苎麻丛里的蛾子开始起舞;而叶子下方的绿色泽陆蛙则要显得淡定许多,一动不动;水沟旁几只福寿螺正在石头上缓慢前行;而一些不知名的小鱼也在游来游去;犬吠声依然持续,我决心换个地方。
▲图
锥头蛛
我沿着村里的马路走去,路旁不时出现黑色团块,在电筒光下原形毕露,一些硕大的中华大蟾蜍正在守株待兔,而其皮肤上的“疙瘩”总是让人敬而远之。路旁的绿化带里,是蜘蛛的天堂,桂花树上、葎草间、打碗花藤上等等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只锥头蛛正在勤劳地编织着它的杰作,一圈又一圈,偶尔被我的灯光打断一下,又继续绕圈圈。而一只大腹园蛛则将自己的蛛网结在桂花树和一辆轿车后视镜之间,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我心想真是可惜了这么完美的蛛网,等车一走,这只大腹园蛛的心血都白费了。漏斗蛛察觉到动静,迅速躲了起来,这么立体的蛛网应该能让它在夜里战果丰厚吧……
▲图
大腹园蛛
在夜幕的遮掩下,一只叶峰幼虫正在贪婪地啃食着叶子;东方菜粉蝶则在一年蓬的叶子上静静地睡着;蜗牛在木槿叶上留下了它们的专属痕迹……一株香樟树上的瓦韦吸引了我的目光,不久前刚写过“源氏物语
忍草:我等到花儿也谢了”,所以对这种被称为“忍草”的瓦韦特别留意了一下。幸运地是有了意外的收获。十二只具有黄色斑纹的小虫子正“抱团”在卵的周围,显然这些虫子是孵化没多久的。虫子身上的色泽明亮而鲜艳,挺讨人喜欢的。不过,等它们长大后,估计就不受人待见了,这些长大后就是我们俗称臭屁虫的麻皮蝽。蝽类成体总是不怎么受欢迎,不过其若虫许多颜值在线,还是挺有意思的。
▲图
麻皮蝽若虫
浓厚的飘云并没有消散的迹象,虽然没有月光的沐浴,但是此夜依然带给我无尽的乐趣。我喜欢夏日的夜,在夜幕的遮掩下,我可以尽情地探寻未知的世界。
Theend
图片
Kouka
文字
Kouka
编辑
Kouka
?博物揸fit人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