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想要成长的,这是人人本具的需要。
我们从五六斤的婴儿,成长到上百斤的成人,这是生理上的成长;
从完全不识字,到可以认得绘本故事,可以学习科学,这是知识的成长;
从婴儿时代只能哭,到可以自己吃饭、穿衣、工作、读书,这是能力上的成长;
从面对困难的无能为力,到面对困难可以迎难而上,这是心理上的成长;
除了上述的成长,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成长,现代人常常忽略。
那就是“成人”的成长,简单点说,就是人文素养,可以让自己区别于动物,体现自己人之为人的特性。
例如,蜘蛛一出生,就会吐丝;可是,几百年后的蜘蛛,也还是只会吐丝。
人一出生,可以说啥都不会干,人刚出生带来的本能,根本不够支持人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我们都是后天习得的。为了生存和繁衍,我们学地很努力,很自然,甚至持续了一辈子。
到了临了的时候,很多人会有遗憾,发现自己这一辈子,好像回忆起来,似乎没做过什么;或者做过很多,却不是自己想要的;
有这么个觉醒练习,每天起床后,对着镜子,对自己说: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准备做什么?
这个末日审判有点残酷啊~
我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做过,白白来了世上一遭。
最后一天,你准备做什么呢?
好像很多来不及的事情……如果真的只有最后一天,我想和家人好好待在一起。
那些孩子成才,赚钱,工作,都没那么重要了。
可是,为什么孩子、赚钱、工作成为了我花时间最多的部分?
恰好是生存和繁衍的两大主题。
我自己哪里去了?
为什么没有自己了呢?
反思许久,发现是因为我活在道理的世界、活在了他人的眼里。
当我觉得自己是占道理的,他人是错的,我会据理力争,为“真理”奋斗,而忽略了对方和我的关系;
当我发现自己不占理,则羞愧万分,无地自容,进而感觉挫败、自卑,而忽视了“我”的存在意义;
不管是道理、还是本能、还是欲望,都是一种未经审视的“无明”。
而真正的成长,就是通过“学”和“习”来化解生命的无明,让自己处于一种觉知的生命活动。
这就是人的成长,化解生物本能、化解无明。
也许大家说,孩子不是天天在学校学习吗?
问题在于,现代教育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和现代教育的起源有关系。
在18世纪,德意志的野蛮霸主--普鲁士王国,为了能够培养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便颁布了最早的义务教育法令,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当然,最终要服从国王。
所以,现代教育的初衷并不是要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
学校培养科学知识,还相对简单,毕竟,科学知识都是客观的。
而主观的生命价值,既主观、又内在不可观察,想要教孩子如何“成人”,这也太难为学校了。
所以,想要实现“成人”,关键还是靠父母,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启蒙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