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午后的雨

北京湿疹诚信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三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忙碌,最充实的一年。

我的高三似乎是个例外。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更多的不是忙碌,而是压抑。我不是个好学生,高中就读于一所普通学校,一本过线的都是少数。而我高三就读于文科的“培优班”。其实我高二的期末成绩并不优秀,但由于家里和学校的通了关系,让我分到一个好班。我承认好班的氛围明显比之前要严肃许多,但远没到重点高中“拼了”的程度。话虽如此,我还是十分佩服那个每天坚持早自习站在门外,让寒风扑面以保持清醒的女生。

在刚刚步入高三时,大多数人的心情都是惊奇和沮丧并存的。我们高中历史悠久,老校区位于离市区有一段距离的偏僻小镇。但随着本市经济发展和生源需要,差不多七八年前学校就在市区投入资金建设了新校区。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质量并不优秀,但硬件措施绝对数一数二:全市最佳食堂(包括各种点心小吃,价格不贵),宿舍楼高大雄伟(毫无夸大成分)独立卫浴,空调什么的应有尽有。更别提大礼堂和多媒体教室了。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资金问题,高三教学楼迟迟不能动工,以至于拖了好几年到现在那里还是一片被隔起来的空地。因此高三的学生就只能前往“破败”的老校区上课。

初到老校区时,我反而感受到了一丝新校区所没有的历史感。这里的路面是粗糙且混杂丝丝裂纹的水泥地,足有半个世纪的教学楼低矮难看且裸露着红砖。锈迹斑斑的大门见证了一代名校的没落(曾经这也是出清华北大的地方)。校园中心的大杨树生长了几十年,有三十多米高,要三个人才抱的过来。我站在树下里感慨万千:这里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废都”,来这里和走出去的学生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但这终究是一个有光辉历史的地方,虽然破落却散发着一股独有的厚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不过我的觉悟毕竟高不到哪里去,那份敬佩很快就消散了。当搬进这几十年历史的宿舍楼的一瞬间我几乎要掉头走开:水泥地面上满是积水与垃圾(毕业了也没有干),楼层里的公用澡堂狭小而开放(正对楼梯口,没有门)。寝室里的双层床是钢筋硬拧的骨架,床板就是三四块发黑的木板钉在一起。墙上裂痕与涂鸦交错装点着角落的蜘蛛网,一直蔓延到早已沦为废铁的风扇。我开始后悔暑假里没有求家里在这附近租房:在了解这里的情况后,几乎一半的人在暑假就在镇上找好了房子。紧接着在老校区的第一顿饭也让无数人暗骂不已:饭菜油腻难吃还容易上火,更重要的是没有椅子。不少人只能蹲在外面的马路牙子上一边吃一边抱怨。还有就是厕所问题,几千人的学校居然只有一个大厕所,这就注定了有人抢不到位置(哪怕小便池)。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就应该让高三的学生吃吃苦。对此我只能说人的本性就是怕苦,更何况我们曾经享用着不输给一些大学的硬件措施,突然跌到连一般的乡镇学校都比不过的地方,心理落差一时间让人无法接受。

尽管条件不好,但高三的学习是不能放松的。我刚刚踏入教室就看见早来的几个女生在伏案苦读,让我倍感紧张----了两分钟。高三的老师特色鲜明,我们班主任(数学老师,女)简直奇葩,二十八长了个四十八的脸,以至于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惊掉了下巴;为人一言难尽,对学生区别对待又爱当众讽刺挖苦和骂人,动不动就把人赶回家反省(哪怕没犯什么大错)永远摆出一副僵硬的脸,说着一口本地方言。(在校领导目前又是笑眯眯的),可以说是不少人(包括我)高三的噩梦。政治老师是戴着眼镜穿着黑衣的中年妇女,对学生十分苛刻(仅限于学习),在第一次上课就大声斥责学生,还非常喜欢检查作业,卷子和挑背,一度成了我们班的恐惧。其他老师存在感略低,为人较为佛系(仅相对于前几位而言),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高三伊始,所有人都是很努力的。现在想起来那也是我高三学习最用功的时间之一。那段时间我们的生活就是早上5点睁眼,40分钟后到教室早读一小时再吃饭。然后度过昏昏沉沉的第一节课(通常是语文),再到中午吃完饭,上了午自习,就趴在桌子上午休一小时直到“激情午读”时间起立读书迎接下午的课。晚上·还有2节课,一堂晚自习直到十点半回宿舍。到宿舍再折腾一会,到12点才能睡熟。现在想想倒有些想笑:学生很累,却没有累到实处。在最有活力的年纪却被禁锢在堆满了书的课桌上,连转身都困难。

不过我们本不是好学生,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人的本性逐渐显露出来。班上几十个女生又开始叽叽喳喳,十来个男生则聚集在一起讨论游戏。在此期间,我的成绩在班里都是中下游水平,在年纪排在名开外。幸亏班上陆续转来了一些隔壁普通班的学生和复读生垫底,让我不至于颜面尽失。虽然我感到丢人而奋力学习,可坚持几分钟只能投降。那段的日子虽然无趣倒也算自在。但很快好日子到头了,令我痛苦不堪。

开学两个月后,班主任不再维持初见的客气,对一些她看不惯的人想方设法的挑刺。恰好那段时间我和我关系特别好的一个哥们(这里称他为小李)经常在上课时偷偷讲一些自己想的骚话(现在我都感慨我们创造力点错了方向)调侃对方,然后拼命捂嘴憋笑,直至忍不住漏出声来。终于有一天在政治课上被老师逮住,被双双赶出了教室。本来这事就此完结,可是霉运却如同打开了封口般跑了出来。几天后的晚上,我们寝室因为说话被教官(其实就是穿迷彩服的闲散人员)发现,恰好那天教官心情不好,还记下了小李的名字(平时最多责令我们马上睡觉)。结果第二天班主任就骂骂咧咧的让小李站并后面还疯狂挖苦。小李默默地任由她羞辱,一言不发。结果班主任见没人理她便勃然大怒,自认为受到了挑衅。叫骂着给小李家打电话,直至把他赶回家反省。我们几人敢怒不敢言,只能目送小李离去,同时内心暗暗咒骂。(其实他回去吃了顿烧烤压惊)

但霉运不止如此。我们学校的高三是星期天中午来,两星期后的星期六下午放学。减去来回时间,学生真正的休息时间并没有多少。因此老师在周末一般都不会留作业就算布置了也会过一天再讲,而大家到校的第一时间就是补作业,这可以说是老师和学生的一种默契(相互给台阶下)。但班主任是随心所欲的,这天她就突然来到我们几个的座位旁:把作业拿出来!我们几乎绝望,只能疯狂掏书包企图拿出点什么掩饰。但班主任没那么多耐心,把我们三个拉到办公室挨个责问,对我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问候”。更糟糕的还在后面,在晚自习结束回寝时,小李和外班的对象幽会时又被教官发现,第二天被全校通报,再次被赶回了家。从此我们几个就成了班主任的眼中钉,被处处针对。

不过最难受的是到了八月,天气格外炎热。我在豫南地区,太阳一年比一年毒辣,连这偏僻小镇都至少32度。老旧的空调制冷效果差强人意,喷出的冷气在第一排之后就毫无存在感,只能靠电扇尽力撑起一片天。这应该就是豫南地区的普通高中的常态:七八十人挤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排到了后面的墙壁。最后一排的人失去了转身的自由,只能让脊梁贴着墙壁度日。在这种高温下,出门上厕所都成为了一种折磨。而吃午饭更加痛苦,因为主食堂拥挤而且没有座位和风扇(就是一个大号铁棚屋),一旁的小食堂倒是应有尽有但空间狭小而且挤满了来送饭的家长。所以大部分人只能蹲或站着在食堂外的一小片树阴下扒饭。好不容易吃完就浑身湿透,如同蒸桑拿一般。我属于那种耐寒怕热的体质,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吃不下饭,于是那段时间我都会在到校前买好一大袋面包作为好几天中午的“干粮”,到饭点就一个人在座位上就着白开水吃。终于熬到晚上,回宿舍第一件事就是狂奔到浴室占好喷头(两百多人抢十来个喷头),然后和其他七个室友轮流往身上冲水。浴室地面的水总是积的很多,放在地上的脸盆如果里头的东西不多的话,整个盆子就可能随水飘走。在这种环境你就要学会如何尽快洗完澡并尽可能多的节水(有人可以一次不超过一块钱)。洗完了也舍不得擦身子,把头擦一下就赶快回寝室,有人干脆不穿衣服,让身上的水珠慢慢蒸发。

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效率也直线下降,班里人心浮躁。每日的学习也由高三开始的激情变成了例行公事(不包括少数勤奋的人)。在网上,我经常听人说高三的学生多勤奋多拼命,但大多数普通人的高三我以为更多的是受氛围影响而努力,同时也容易被外界干扰,真正的有效学习时间严重不足。

终于到了秋天,浮躁的人心开始安定了下来。但大家的精神也紧绷了起来:那段时间,班主任的“高压政策”和针对人的作风弄的班里人心惶惶,班里的纪律抓成了全校最严,成绩却一直不是第一。不过最麻烦的还是政治老师天天发火(无夸张成分),每天上课的点名提问是全班人最提心吊胆的时间。我们班倒也奇葩:老师抓的越严的学科成绩越不行,佛系老师的学科在反而是年级第一。

政治老师在几次大怒后,终于忍无可忍的表示自己接到通知要出差几天,等三天后回来就要提问一节课,内容是高中政治的所有知识点(有几十个,一个至少一百多字,多则上千),背错了的人不仅会被赶出教室,还要罚抄十遍起步。这任务听起来不难,但是高三的学习时间本来就紧张而且读书的时间还要和其他学科分配。三天后,天降大雨,全班人心惶惶的等待下午第一节的政治课。当时,我也是政治老师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huzx.com/xams/10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