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D打印技术的突破,到实现跨物种交流和破译异界音乐,科学家们一步步揭开蜘蛛“音乐”的神秘面纱。
将蜘蛛网的横断面图像组合并翻译成音乐.IsabelleSuandMarkusBuehler
人们在思考世界的时候总是站在以人类为中心的角度,坦白说,我们怎么可能不这样呢?与此同时,科学研究能时不时地为我们提供其他物种所感知的信息,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个几乎陌生的世界。
这就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学教授MarkusBuehler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研究蜘蛛如何结网并利用它们进行交流。他在一次发言中谈及:“这种蜘蛛生活在一个弦振动的环境中,它们看不太清楚物体,所以它们通过感知具有不同频率的振动来获取关于世界的信息。”
蜘蛛是毋庸置疑的建造专家,它们把丝缕编织成复杂的3D网,来充当家和狩猎场。它们通过像拨动吉他弦一样“拨动”蜘蛛网上的丝线,并倾听蜘蛛网的声音的变化,来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比如是否有潜在的配偶、陷阱中的猎物、或蜘蛛网的结构完整性等信息。也就是说,它们通过音乐来感知环境。
包括Buehler在内的科学家们花了数十年时间去研究这种隐密的语言,然而,要想真正地理解并复制这种语言仍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所幸的是,Buehler和他的同事们最近取得了重大突破。
Buehler所在的研究小组在美国化学学会(ACS)春季在线会议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称已经成功地将网络结构转化成了音乐。
他们用激光扫描了一张天然的蜘蛛网,捕捉其2D截面图,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重建该蜘蛛网的3D结构。通过赋予单根蛛丝以不同频率的声音,该算法就可以实现对音乐“音符”的分配,这些“音符”结合了蜘蛛网3D结构得频率模式的信息。最终他们创造了一种类似竖琴的乐器,可以通过他来演奏蜘蛛音乐。
Buehler说:“我们的仪器在这个过程中会改变声音,反映出蜘蛛织网的方式。因此,我们能够探索蜘蛛网是如何以声音形式随时间被构建。”该团队在世界各地现场演奏了他们的蜘蛛音乐。
通过在不同的点扫描蜘蛛网,该团队能够将织网的不同阶段转换成带有不同声音的音乐。我们希望通过分解蛛网,并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对它进行分析,进而为许多不同的材料应用提供全新的视角。
为了更好地演示这一点,该团队建立了一个虚拟现实装置,允许人们“进入”蜘蛛网。Buehler解释说:“虚拟现实环境非常有趣,因为你的耳朵会识别出你可能看到但不能马上识别出来的结构特征。通过同时听到和看到它,你可以真正开始了解蜘蛛生活的环境。”
除了提供“一种不同于人类常规体验的音乐灵感来源”,这项研究还有另一个实际目的–为了了解蜘蛛是如何“打印”它们的网的。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知识建造更好的3D打印机,用于复杂和精细的微电子技术。Buehler补充说:“蜘蛛打印蜘蛛网的方式非常了不起,因为它没有使用支撑材料,而支撑材料对目前的3D打印方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说蜘蛛话”能让科学家与蜘蛛直接交流,也许能影响网的类型蜘蛛所结的网的类型,或者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它们的行为。虽然人耳无法察觉,但研究小组记录了蜘蛛在进行不同活动时的蛛网振动信息,比如结网或吸引伴侣时的振动,并利用机器学习来按照不同的活动对不同的声音/音符进行分类。
Buehler说:“如今我们正试图产生合成信号,让它能说蜘蛛的语言。如果我们让蜘蛛接触特定的节奏或振动模式,我们能影响它们的行为吗?我们能开始与它们交流吗?这些想法真的非常令人激动。”
WILEY
本新闻稿取材于AdvancedScienceNews官方网站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