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红蜘蛛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田寿乐许林沈广宁吴传华
板栗红蜘蛛,属叶螨科,又名栗小爪螨、针叶小爪螨、栗叶螨等,在我国北方板栗主产区如山东、河北、北京等地为常发性主要害虫之一,尤其在春夏交替的干旱季节易爆发成灾。
一、危害特点
以板栗叶片正面取食为主,用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削弱栗树叶片的光合作用,致使当年产量下降,并严重影响翌年产量。爆发严重时每叶成螨少则数百头,多则上千头,可使叶片全部失绿,变为黄白色至灰白色,直至全叶变褐焦枯,提前脱落。
二、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42~0.48mm、宽0.26~0.31mm,椭圆形,红褐色。体背隆起,前端较宽,末端暗窄钝圆,足粗,淡绿色,体背常有暗褐绿色斑,刚毛粗大,黄白色,共24根。雄虫略小,近似三角形,腹末略尖。卵葱头状,初产乳白色,近孵化时变红色,越冬卵暗红色。幼螨,越冬卵刚孵化的幼虫鲜红色,夏卵初孵幼螨浅红色,取食后变暗红色或黄绿色。
三、发生规律
华北地区1年发生5~9代,以卵在1~4年生枝条的背阴面越冬,主要分布于叶痕、粗皮缝隙和枝条分杈处。越冬卵从栗叶伸展期开始孵化,集中孵化期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5月初,有80%~90%的卵集中在10天左右孵化。幼螨孵化后即集中到栗幼嫩新梢上取食危害;6~7月初为高发期。高温干旱年份危害尤其严重,山东鲁中山区一般在麦收后为害最重,河北省燕山产区在7月上旬形成全年高峰。因成虫、若虫、幼虫多集中在叶正面取食,所以遇暴风雨冲刷虫口可减少80%~90%。
四、无公害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选用抗板栗红蜘蛛较强的优良品种,如黄棚、泰安薄壳等生长势强的品种;避免大面积栽植单一品种,最好选择几个品种混栽,降低对板栗红蜘蛛敏感品种的虫口密度。高温干旱季节,在板栗红蜘蛛大面积发生前期,有条件的栗园要及时浇水,降低栗园温度,提高空气湿度。春季栗园实行生草制,可种植花生、苜蓿等矮秆作物,能降温保湿并为天敌的繁殖与活动提供适宜环境。
2、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栗园中天敌主要有草蛉、蓟马及各种捕食螨等,尽量施用专一杀螨剂,避免使用广谱杀虫剂。有条件的地方可释放捕食螨,目前北京、河北等部分产区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此方法技术要求较高,如捕食螨种源、释放时间、虫口密度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
3、化学防治
根据板栗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有限制地使用中毒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用药时间要及时,做到提前预防;避免长期单一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学习更多技术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