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图腾——失落的神秘符号,究竟代表了什么呢?
安第斯文明虽没有文字和车轮,
但多彩的陶器却闪耀着安第斯人智慧的光芒。
今天,小原子从动物造型的陶器,
带大家进入安第斯独特的艺术世界。
展品介绍
1
1
1
马蹬口瓶
马磴口瓶的形制独特的存在于安第斯文明的创造中,根据学者研究,这样的设计正是当时人们对环境的巧妙适应。秘鲁西海岸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和寒流的影响,气候少雨,水资源贵,马磴口瓶的小开口设计至少有三点优势:1.使其盛装液体处于最小程度的蒸发。2.在运动时不容易溢出。3.有效防止了灰尘的进入。而且,由于马镫形的双口(手柄处)设计,空气从手柄的一端进入,而液体可以从另一端顺畅地倒出,因此也不必担心瓶子的开口太小不利于倾倒。此外,马磴口形成的手柄(提梁)的形状还特别便于绳索悬挂,随身携带。猴形陶瓶
库比斯尼克文化
高26.5厘米、宽18厘米、厚16.5厘米
公元前-前年
利马博物馆藏
该瓶极具雕塑感,整体被抛光并涂上两种颜色。根据猴面部特征推测其可能是当地雨林中常见的蜘蛛猴,虽然它们如今仅存在于安第斯山脉以东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中,但在前西班牙时期,安第斯山脉西侧的一些热带雨林中也有它们的踪迹;且其他沿海文化中也有相关形象出现,这些猴子在当时是被当作宠物饲养的。库比斯尼克文化塑造了本土常见的各种动物形象马蹬口陶瓶,如章鱼形、螃蟹形、美洲豹形和松鼠形等,也是当时对动物崇拜的反应。库比斯尼克是秘鲁北海岸北部一个繁荣的早期文化,在陶器、建筑、骨雕和石雕方面都有卓越表现,如U字形大型纪念性建筑,修建在两层高的平台上的成组彩绘廊柱,平台侧面土坯上的彩塑浮雕图案等。库比斯尼克的工匠生产出了许多高品质的手工陶器,光泽度高并及其注重细节,图案和造型有植物、动物、人类及超自然生物等,这些元素在他们的生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燕木心钉鎏金铜片马镫辽宁省博物馆藏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来看看古代的马镫是怎么用?
根据考古遗址发现的堆积,这些器物的碎片上显示了磨损的使用痕迹,表明这些马磴口瓶应是在祭祀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有使用,且会在使用者死后用于随葬品。研究推测,在祭祀活动中,这些瓶子用于在宗教仪式上倾倒血液或其他液体祭品,因此,小小的瓶口只需要少量液体即可完成仪式。
马磴口瓶在秘鲁北海岸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关于它的设计初衷,人们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断,然而其在当时的象征意义与内涵,学者们至今还在研究。
1
2
1
潘帕斯猫
潘帕斯猫,是产于南美洲的一个猫科种属。全长约60公分。毛长,浅灰色,上有棕色斑纹,有的个体斑纹不明显。潘帕斯猫栖息于海拔-0米的丘陵、草原、森林地区;单独生活,领地面积约30-50平方公里;夜行性,白天躲在隐蔽处休息,黄昏时分外出觅食。据报导生活于稠密的灌木丛中,夜出捕食鸟类和小动物。猫科动物形马镫口陶瓶库比斯尼克文化—查文文化
公元前-前年秘鲁
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该瓶夸大了猫的头部和腹部,整体形象饱满丰硕,满足了盛水的功能。猫的四肢则采取了刻划的手法,采取了平面的图案化表现手法,既保留了猫的体型特征,又考虑到了实用的功能,是实用和美观的完美结合。猫的头部造型非常生动,上翘的胡须和狰狞的牙齿表现出动物的野性,面部比例及五官的刻画与人类似,头部形象既像猫又像人,显然与其习俗信仰有关。1
3
1
美洲虎
美洲豹,又称美洲虎,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世界上仅次于老虎和狮子的第三大猫科动物(美洲豹、美洲虎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俗名,指的就是同一个动物。南美洲很多地区现在也直接以虎来称呼美洲豹。总之,无论是叫它美洲豹还是美洲虎,这两个俗名都没问题),以其巨大的力量和敏捷而闻名。美洲豹体型紧凑,庞大,肌肉发达,腿短而结实。雄性体重40-千克,雌性体重30-千克。从鼻子到尾巴根的长度为1.2—1.95米不等,尾巴是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最短的,只有45—75厘米长。脑袋又大又宽,特别是眼窝内侧有肿瘤状突起为其主要的特征。下鄂非常强壮有力,咬力可达磅。皮毛一般为棕黄色或橘黄色,上面点缀着黑色的圆形环圈花纹,而且圆环中一般都有一个或数个黑色的斑点。野外寿命约18年。猫科动物形陶碗
查文文化
公元前0—前年
拉鲁克博物馆藏
陶碗出土秘鲁北部高地的Pacopampa遗址。碗的边缘趴着的一只猫科动物,长着尖尖的牙齿,皮毛上有同心圆装饰,代表了它的斑纹,利爪正遏制着被它捕获的猎物。1
4
1
虎鲸
虎鲸又称逆戟鲸,是哺乳纲、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头部呈圆锥状,没有突出的嘴喙,上、下颚各有10-14对大而尖锐的牙齿。大而高耸的背鳍位于背部中央,雄性成体的背鳍直立,高可达1.0-1.8米,雌性的背鳍呈明显的镰刀形,低于1米。虎鲸几乎分布于所有的海洋区域,从赤道到极地水域,水温以及深度没有限制其范围,可称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鲸形彩陶瓶
纳斯卡文化
公元前-年
拉鲁克博物馆藏
用绘画和雕塑的形式把动物拟人化是纳斯卡陶器上常用的手法。在纳斯卡文化的世界观中这些动物在现实世界和神话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凶猛动物的崇拜,背后显示的是纳斯卡人对强大力量的追崇。这件彩陶瓶描绘了一个拟人化的虎鲸,它是一种专门捕获人头的神话动物形象。纳斯卡人相信虎鲸会将它所捕获的人头带给自己的祖先,用来供养他们。这类拟人化的虎鲸形象在纳斯卡地画中也有出现。1
4
1
安第斯秃鹫
安第斯秃鹫,又叫兀鹫,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到安第斯山脉的平原地区,且通常在海拔—0米的攀岩上生活。安第斯秃鹫又被称为“安第斯文明之魂”,在安第斯地区被当成一种神圣的存在,人们十分的尊敬它们。
安第斯秃鹫体长—厘米,两翅膀展开时长达3.2米,特别擅长远距离的飞行,能飞行公里的路程。前额有个大肉垂,脖子上有一圈白色的羽翎,头和露出来的脖子都是红色的,两个翅膀上有很大的白斑。雄鹫的体重有11—15千克,而雌鹫的体重为8—11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鹫。
不过个大貌狠并不代表战斗力爆棚,安第斯秃鹫的爪子和普通猛禽不一样,中趾较长后趾较短,使得爪子并没有什么抓握能力。既然无法主动抓捕猎物,就只能靠吃动物的尸体腐肉为生。它们最喜爱的食物是羊驼肉,还非常贪食,必须吃完才会抹干净嘴走鸟。
神鸟纹彩陶瓶
纳斯卡文化
公元前—年
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彩陶瓶上的神鸟具有鹰、安第斯秃鹫和人的特征,其形象是正在吃或叼着一个战俘的脑袋,身体和翅膀部位也有战俘脑袋。彩陶瓶的器型以一个扁平手柄连接着两个瓶口,部分考古学家认为这象征着纳斯卡文化具有双重社会组织。
秃鹰形陶瓶
莫切文化
高20.8厘米,宽11.6厘米,厚19.1厘米
公元-年
秘鲁中央银行附属博物馆藏
器身为一只安第斯秃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飞鸟之一,翼展约3.3米,在安第斯地区传统宗教中具有神话意义。此鸟面部有光泽,且与人的表情相似,突出了颈部红色肉锤和头顶梳子状肉冠。此类陶器用两件式模具压模制成,这是莫切文化最为人知的技术之一。动物在莫切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形象在陶器上频频出现。包括豚鼠、羊驼、美洲豹和各种鱼类等,都是莫切文化分布地区常见的动物,而其他本地区较少见的动物,如巨嘴鸟、猴子等也时有发现。考古学家认为莫切人与相邻的丛林地区有一定的贸易往来,这些少见的“进口”动物就是被当做宠物来豢养的。动物在莫切文化图案中经常以写实手法出现,但有时也以象征性的形象出现,例如长有猫头鹰或狐狸头的人可能是带着动物面具的巫,而衣着华丽的猎人追逐鹿或海狮等动物则表明这种狩猎隐含着宗教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
1
5
1
羊驼
在南美洲,安第斯人可供驯养的动物极少,只有二种:羊驼、骆马。羊驼作为美洲唯一一种本土产的负重动物,可以负重数百斤在海拔3米到0米的高原山地上跋涉。同时,它是当地人毛与肉的重要来源。美洲羊驼分为两种:一种叫大羊驼,多处于家养状态,平时放牧在高山上,定期驱赶下山剪驼毛。这种羊驼毛层厚,驼毛富有弹性,是纺织品的上等原料。有专家曾试图在拉丁美洲平原和欧洲、澳洲大量繁殖,结果都失败了。另一种叫小羊驼,它的毛比普通羊驼的毛长得多,有的直接拖地,且细如茧丝,柔如羽毛,是驼毛中的姣姣者。大羊驼和小羊驼
羊驼对安第斯人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它们的珍贵程度仅次于活人的祭品这一点上。相比别的洲,为什么美洲可供驯养的动物如此之少?《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以及非小说类作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全面研究之后推测:动物驯养和植物栽培更易于沿东西分布方向传播,因为相同的纬度意味着相近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而美洲大陆的主轴是南北分布,传播会比较困难,导致其驯化的动物和农业活动传播较慢。羊驼纹彩陶碗
纳斯卡文化
高6.5厘米,长22.2厘米,宽22.4厘米
公元前—年
秘鲁中央银行附属博物馆藏
彩陶碗上装饰了一只脖子上系着绳子的羊驼图案。图案粗线条,块面平涂,非常生动,充满了早期人类艺术的稚拙天真。
羊驼形陶香炉
迪亚瓦纳科文化
公元—0年
佩德罗德奥斯马博物馆藏
香炉是迪亚瓦纳科最精致的陶器类型,大多以神圣动物,如猫科类(美洲狮、美洲豹等),猛禽类,以及骆驼类为题材。这些香炉被用来燃烧贡品、带香气的植物等,主要用于仪式场所。有时也被放置在墓室石盖上,因为人们相信这些动物是死者守护神。猫科动物是超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沟通媒介。这件羊驼彩陶器出土于秘鲁南海岸的纳斯卡山谷帕切科(Pacheco)遗址,在遗址中发现许多用于祭祀的陶器被故意摔碎,并且进行埋葬。这类羊驼造型顶部开口陶壶是瓦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彩陶器之一。在安第斯文化中,常常将陶制或石制羊驼代替活羊驼成为祭祀中的祭品。纳斯卡山谷帕切科(Pacheco)遗址大约在年被推土机推倒,大部分遗址摧毁破坏,现在被农田所覆盖。考古学家认为,鉴于在该遗址发现的大量祭祀用品认为该遗址是瓦里人重要的祭仪场所。1
6
1
海菊蛤
海菊蛤,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的一科。壳大而凸,呈球形,壳质极坚厚。形似菊花花瓣,壳色鲜艳,有粉红、紫红、黄白等色,非常美丽。在安第斯地区,来自赤道附近太平洋的海菊蛤是水和女性的象征。而到了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时期,海菊蛤被认为是神灵最喜爱的食物。蜥蜴形陶瓶
莫切文化
高17.1厘米,宽12厘米,厚9厘米
公元-年
利马博物馆藏
器身为一只正准备跳跃的蜥蜴,背部镶嵌海菊蛤贝壳。蜥蜴通常在白天活动,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因此在莫切艺术中,蜥蜴则代表着太阳神和死神。莫切艺术因卓越的自然主义、雕塑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主题及叙述特征而闻名,这种风格在美洲独一无二。每一种文明都值得尊敬文明之间生而平等因为人生而平等让我们一起感受安第斯文明带来的魅力吧课程核心
1.解读安第斯文明陶器与发展兴盛的原因;
2.了解陶器的作用以及黄金冶炼工艺;
3.对不同造型的陶器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4.大量信息输入后,小朋友将有机会通过2分钟的演讲,将信息吸收输出。、
原色教育看展秘籍
独家研发的手账
提取展览精华
让小朋友玩游戏涨知识
上课时间
年3月20日起
9:30-12点
(选其中一个时段
原色教育学员定在4月份)
参加对象
5岁以上亲子活动
费用说明
元/一大一小
(每增加一个大人加元,
首次体验享有5折优惠)
费用包含
1)项目策划费用
2)导师领队、授课费用
3)创作场地费用及材料费
(不含手机、相机等拍摄设备)
4)不含门票、往返交通费等其他费用
特别说明:本展览为广东省博物馆特展,需要购买门票(50元/25元不等,登大麦网购买)
报名须知
学费一经缴交
不作退费处理
除非疫情或不可抗力原因
报名视为同意使用本人照片、音视频
作为日后课程宣传使用
行程如有特殊原因可能做调整
解释权归原色教育所有
报名咨询
何老师:
艺术是什么?
艺术有什么用途?
艺术只是动手能力和绘画技能吗?
如何才能让公众更好地接触艺术?
学习和观看艺术有哪些正确的方法?
原色教育将提供另外一种方式观察世界